7月19日,本地立化中學發生一起命案,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起來回顧下事情的始末。
19日上午11點35分左右,立化中學一組學生在廁所外遇見了涉案的16歲男生,他當時正握著一把斧頭,他主動叫該組學生去報警。
該組學生立刻回到了教室並通知了老師。
接著,這名男生也向在廁所隔壁的另一組學生做了同樣的要求,要他們去報警。
學生們因為之前接受過類似的演練,於是馬上回到課室,鎖了門,接著立刻撥電給老師求助。
第一名抵達事發現場的老師指示16歲男生放下斧頭,男生聽從指示,放下了斧頭,男生接著被帶到一間會議室里。
之後,其他教師報了警,檢查事發廁所。
在接到通報後,警方在十分鐘內抵達現場,並將該16歲男生拘留。警員和民防部隊人員在該廁所里發現一名13歲男生,身上有多道傷口,倒臥在廁所內,被宣告死亡。
當天,在情況受到控制後,校長先告知全體教職員此事,接著才告知學生。她告訴學生發生了一起嚴重事件,並要求學生聯繫家長,向家長保證他們是安全的。
到了下午3點15分,學生陸續獲准離開校園,老師也在各大門駐守。
同一天傍晚,家長被告知其中一名立化中學成員已經過世。校方建議家長觀察孩子的健康,也鼓勵擔心孩子健康的父母聯繫老師,以尋找方法在家中和學校為孩子給予支持。
出於維護和關愛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初衷,以減少該事件對於學生的影響,教育部在立化中學設立了「應對緊急情況關懷行動站」(CARE),為有需要的學生和教職員提供心理支援。

共有98名「應對緊急情況關懷行動」人員為創傷管理提供支援。他們其中有人是教育部官員,有人是學校輔導員,對於應對此類事件經驗豐富。
校園安全
事發後,有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表示需要加強學校安保措施。
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在確保學校採取保安措施得同時,也要取得平衡,不希望影響校園體驗,讓學校失去第二個家的感覺。
學校的安保課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其實,新加坡的學校已實施各項保安措施,比如實體屏障如圍欄、閉路電視和警鈴等,保安人員在登記訪客進入學校之前,也會進行抽查。

所有學校也有處理緊急情況的措施。教師得到訓練,以應對不同的緊急狀況;另外學生與教職員也定期參加緊急演練。
但事事無完美,在努力加強學校保安的過程中,教育部並不希望學生與教職員的校園體驗被打了折扣。
我們可以試問自己,如果在回家或在校門口,一定要掏空口袋、被搜身和檢查包包,那會是何種感受?我們沒有人希望回家的時候,需要通過掃描和包包檢查。
確保安全的關鍵,不在於採取更具侵入性的安全措施,而是採取預防措施和加強社區警戒。
教育部將繼續有針對性地更新安全措施,並敏感地應用這些措施,在平衡安全需求的同時,也會不會讓學校失去安全、可信和溫馨的校園氛圍。
心裡健康輔導
除了加強學校的安保措施,教育部會在接下來幾年,增派超過1000名教師輔導員,並且讓所有教師接受同心理健康知識相關的專業發展培訓,以進一步加強他們識別和支持有需要學生的能力。
目前每所學校都有至少一到兩名專業輔導員。這些輔導員受過額外專業培訓,能幫助學生處理更複雜的心理問題。

但是當局會在可行的情況下,招募更多輔導員或安排合適的教育工作者負責輔導工作,以擴大學校的輔導支援網絡。
為保障師生的安全,當局在學校採取安全管理措施。但這也造成許多能讓學生建立聯繫的活動無法照常進行,例如課程輔助活動、全國校際運動會、露營、學習之旅等。教育部正在制定計劃,以便讓學生能在安全管理措施允許的範圍內,安全進行課程輔助活動。
學校也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定期檢查學生的健康狀況。目前,學校在新學年開始時都為新生舉辦迎新活動。日後,老師會在每個學期開始時,檢查學生的健康狀況,並讓學生知道如何得到幫助。
「 逝者安息,希望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