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截圖:南洋理工大學
本地科研人員成功研發新的技術,利用細菌去除廢水中的磷。未來,這個技術可能用於大型的廢水處理廠和實驗室規模的反應器。
我國南洋理工大學的環境生物工程中心科研人員開發的技術,是利用一種對人類和環境無害的細菌,去除廢水中的磷酸鹽後,以多聚磷酸鹽顆粒的形式儲存於菌體內。新的技術不僅能更有效地除磷,也有別於現有的化學方法,不會涉及其他化學物,如鐵和鋁混凝劑,因此不會產生大量的惰性污泥,需要在事後處理。
此外,新的生物方法也能在攝氏30度和35度的條件下有效運作,比需要在攝氏25度的溫度下才能有效除磷的現有方法,更適用於熱帶氣候的國家。隨著氣候暖化,南大研發的新方法,將能更好地應付未來氣溫上升的情況。
科研人員指出,把廢水排入淡水前,除磷工作是重要步驟,否則水中的磷可能導致藻類大量繁殖。而當藻類死亡時,自然水域的氧氣水平會嚴重降低,有時還會導致大量毒素的釋放,殺死其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