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二座也是最大的海水淡化廠,大泉海水淡化廠(Tua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啟用, 日供應7000萬加侖食用水足以裝滿約130個標準泳池,是亞洲最大的使用反向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廠。

2018年6月28日,第三座海水淡化廠,大士海水淡化廠正式開幕,每日可淡化約3000萬加侖海水,可滿足20萬戶家庭的需求,並將新加坡的淡化海水供應,從滿足總體需求的25%增至30%。這也意味著,新加坡有多達七成的供水是自我生產的。

殺手鐧
(漲水價)
如果這四個水龍頭都不夠了,
該怎麼辦呢?
別慌,
還有終極大殺器
第五大水龍頭:
提高水價,促進(逼著)節約用水。
只要把價格提得足夠高,
用水就會足夠少,
人的潛力都是逼出來的!

這不,
大招說來就來:
由於需要投資和升級供水系統,以解決氣候變化、生產水和維護水基礎設施的成本增加等問題,新加坡的水價自2017年以來進行了修訂,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修訂。
自2017年7月1日起,分兩次上調水價格,到次年7月第二次上調時,家庭和企業的水費將一共上調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