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上海的1/6,但是購物中心數量只比上海少30個,與香港相比,國土面積比香港少了300k㎡,卻多了30個購物中心。新加坡購物中心是如何做到高效和多元化?在規劃設計上如何充分挖掘商業價值?
我們通過對100個購物中心進行細分研究,不難發現,新加坡70%的購物中心都做到了高效和多元化,所有的購物中心規劃設計中都沒有浪費任何的商業面積,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商業價值。形式多元化,與綠色元素、文化、藝術元素想結合,迎合不同消費客群的需求。
業態組合上細分了市場,每個商業體細分客群後,針對客群的需求打造業態組合。在開發前期,和更多的金融衍生產品相捆綁,給開發商減少投資壓力,給投資者增加更多的渠道。同時也非常著重商業的細節打造,增加體驗感和人文關懷,使得消費者非常願意留在商業體中。
本文選取有標杆性、特殊標籤、細分市場的商業項目進行解析:

購物天堂商業與體驗結合
商業之城
ION Orchard
藝術如何有效提升商業價值

IONOrchard是一個涵蓋零售、生活、娛樂為一體的頂級購物中心,是一個非常奢華的,打著藝術旗號的購物中心。
設計師從原址為肉豆蔻種植場及果園的傳統獲得靈感,將其比喻為一枚掉落在果園裡的種子,在此處生根發芽。入口處如波浪般起伏的天棚,由幾根形似樹根的立柱支撐,設計運用了「表皮,遮陰樹、樹葉、果皮」等圓形比喻元素;外立面運用了三維懸臂式玻璃及金屬外殼,並全部安裝LED照明設施,其中一個大型的種子結構幕牆,為品牌提供展示空間。
他的藝術元素極大的提升了商業部分的價值。由於極具設計感的建築形態,吸引了很多奢侈品的概念店進入其中。
在IONORCHARD中,藝術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展示,更是零售業態的推動力;商場藝術感布局上,L1的藝術展示與L4的藝術禮品零售交相呼應,形成全覆蓋的藝術感官。

L1沿街外立面聚集大量奢侈品牌,基本為一復二面積較大,主力店LV為900平方米;餐飲面積較少,但在中庭及次入口分別布置TWG及戶外酒吧,吸引高端消費客群;本層主力店為Sephora,租賃面積高達1000平方米以上,豐富樓層零售品類。
L2層延續L1層奢侈品布局,為契合車輛下客區高端消費客群,增加珠寶配飾的比例;通過飛天梯,L2可直達L4的ION ART,同時也將L3與L5以上停車場進行連接。
L3層除時尚精品零售外,還引入了Posi買手店、Tyan集合店等品牌。
L4層以IONART作為吸引客群的核心,藝術氛圍在本層中進一步升華;從家具家居到各類手工藝品,商場將藝術融入於零售,更提供藝術品維護服務;樓層增大餐飲面積比例,布置各類高端聚會餐飲,定位城市高收入客群。

B2層與地鐵相連帶來大量年輕客群及周邊居民,因此地下商業定位以時尚及生活為主;為迎合年輕時尚群體,在硬體及細節處理上採取大量光影動感效果,吸引消費者視線; 項目藉助地下縱深,成為烏節路地下通道樞紐,與周邊詩家董、威士馬等項目串聯。
B3及B4與地上餐飲形成錯位,聚集大量休閒餐飲及小吃甜品,符合年輕人的美食理念;B4布局大量生活業態為周邊家庭客群服務,同時融入時尚元素不失現代感;樓層扶梯部分特地採取鏤空拉升的方式提升層高,並以中庭為活動廣場提高利用率。

Marina Bay
充分利用每一塊商業面積

MarinaBay是拉斯維加斯集團全球第三個項目,裡面包含購物中心、賭場、會議中心和劇院。在賭場周邊延主介麵價值最高的一側排布的是一線奢侈品牌,在會議中心周邊排布輕奢品牌,在所有的金沙都會打造一條室內的水系,在水系的兩側會排布輕奢及一些餐飲的外擺區,給消費者營造精緻且輕鬆的購物環境。對於走廊和通道也沒有放棄利用價值,在賭場的走廊擺滿了高端的珠寶和名表。在購物中心內還做了一個冰場,在冰場的周圍排布了生活配套類和兒童類的業態。他們的商業排布是根據不同的需求去排布不同的商品。
主力業態的價值在於——不同的節點位置,或在垂直動線上,或在平面排布上,決定商業內部的動線,以及其周邊商戶的排布。

商業排布原則——「同類型」聚集效應,「垂直」層面聯動效應,「景觀」帶動「生活方式」,「走廊」創造「商業價值」。
景觀,通道與商業——內部景觀和外部景觀相互呼應,形成多個景觀節點,有助於商業的互動性和連通性。垂直通道,平面通道,不同商業功能間的通道,形成了商業的主動脈,清晰化,豐富化商業動線的體驗感。
Star Vista
藝術如何有效提升商業價值

文化與商業的結合——從「建築」,「空間」,「文化」,「商戶」層層推進,無縫對接。
地下1層,地面2層為「StarVista」購物中心;地上3-11層為星宇表演藝術中心。星宇表演藝術中心(TheStarPerformingArtsCentre)擁有超過5000個座位以及兩個包廂,是迄今為止新加坡最大的同類型場地,能夠上演音樂劇、音樂會及其他大型演出。

戶外空間的利用——文化元素的「戶外化」「共享化」以及景觀優勢的「商業化」。
場所感的打造——「多柱」「半戶外」減少商業可使用面積,卻提高了商業的通透感和趣味性。通過「半開放式的空間」將消費者、商戶這兩大行為活動主體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本地首個採用自然空調的商場,大廳和走廊綴滿了綠色植物,有效提升了空氣品質,並與建築外圍的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
購物中心35m高的大廳寬敞明亮並將室內與室外完美相連。通透的室內空間布局增加了空氣流動,減少了空調的使用,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可遮風擋雨和享受室外午餐的地方。

店鋪的處理——鋪面個性化,外擺戶外化,空間多樣化,做足「電梯」,「樓梯」,」通道」邊的文章。
人流動線的處理——「公共空間」,「商戶排布」,「細節指引」,決定了人流動線的走向,起到簡易化動線,有效引導消費者,和提升商業價值的作用。
Bugis+
創新業態的聚集效應

新加坡第一個城市娛樂中心,強調藝術,教育,娛樂,表演和展覽空間的組合。
項目原名Iluma,源於「Illumination」(照明),在2009年3月28日開業;2011年凱德商用收購後在保留外立面的基礎上對內部及業態進行改造;藉助空中連廊與Bugis Junction結合,填補Junction在娛樂體驗上的缺陷;致力於打造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年輕娛樂中心,吸引20-30歲年輕客群聚集。

第一第二層商業按照傳統的做法,擺放了時尚服飾、禮品等業態。三層以上充分挖掘了當地年輕消費客群的需要,擺放了網吧、影院等娛樂業態。

創新業態的處理——消費者的特性決定項目功能組團,消費者的需求決定業態選擇。業態的位置決定商業各樓層商業連貫性。
細節與標示的作用——主要層樓的標示,店鋪展示,綠色元素,通道的處理,決定了這一層樓本身的「商鋪組合」「氛圍營造」「消費特性」以及與上下樓層都具有一定的「關聯互動」。
Suntec
風水學在商業的運用

商業中的風水學——五行風水,除了與建築外觀相關,甚至影響到了商業的排布。
設計師參照中國風水理論,項目類似一隻平放的左手,象徵合資富商們的團結合作。同時各辦公大樓的大堂內,都懸掛著巨大的「仁」、「義」等五常之道,彰顯君子之風。

地鐵作為新加坡居民出行主要工具,四通八達的地鐵通道,也逐漸成為了是商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地鐵通道主要有三大作用「交通間的連通」「商場間的連通」「商業價值的利用」。
目前地鐵通道根據連接的商場不同,主要客流的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來布局零售,生活服務,餐飲等不同業態,形成真正的與商場,與街道無縫對接,使得消費者在其中行走時,仿佛從未離開商場,卻又很便捷地來到了地鐵,去向另外一個商場。
歷史與商業互動
歷史的保存與復興
克拉碼頭改造

克拉碼頭位於新加坡河畔,曾是用來卸貨的一個小碼頭。經過開發後碼頭今非昔比,成為了新加坡市區最新的娛樂場所,多元文化在此聚集 。原有60家倉庫和商店發展已成200家商店、餐廳、酒吧和娛樂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