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個人報稅季是每年的3月1日到4月18日,作為光榮的納稅人,我們需要在IRAS(新加坡稅務局)官網上進行手動報稅。

一般來說,公司會把員工去年的收入更新到IRAS自動算好,不需要員工操心。但新加坡政府還提供了很多類別的稅務減免項目,這些抵稅項目需要我們自己來進行申報。
那麼新加坡個稅體系是什麼樣的呢?新加坡政府提供了哪些減稅福利?具體又該如何操作呢?本期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背景科普
新加坡稅務居民的定義
根據新加坡稅法的定義,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過去一個自然年內在新加坡居住183天及以上的居民,就是新加坡稅務居民。需要按著新加坡稅務居民的稅率,對過去一年內的應稅收入進行納稅,同時可以使用抵扣、免稅額和津貼。在新加坡稅務局IRAS上可以參考以下具體定義:

但如上圖所示,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即雖然單年內在坡不滿183天,也可能被認定為新加坡稅務居民,例如連續在新加坡生活工作兩年,或者在新加坡連續生活工作三年的首尾兩年。
如果不滿足以上定義,則不被視為新加坡的稅務居民。需要注意的是,非新加坡稅務居民,不意味著不繳稅,如果在新加坡有收入,同樣需要繳稅,但是會有不同的稅率及政策。
01 新加坡個稅體系
視頻版
本期小編為大家製作了視頻版的細節講解,以下是新加坡個稅體系和抵稅項目的詳細介紹~
新加坡是出了名的低稅率國家,個稅最高徵收比例僅為24%,相當於許多歐美國家的一半左右!

新加坡個人所得稅表
新加坡個稅是累進稅率制,上圖描述了不同收入層級的稅率,大家可以以此作為參考來計算自己的稅額。
而對於非新加坡稅務居民,工資收入的統一稅率為15%,或者適用的居民稅率(累進位)中較高者。(例:如果按居民稅率計算你應繳20%,那就按20%;如果只需繳12%,那你還是得繳15%。)
抵稅原理
抵稅的原理是在Taxable Income(也就是你去年的年收入)的基礎上減去當年的減扣項目,從而降低Taxable Income,進而降低最後的Tax Payable。一般情況下,大家的減扣項目都列在個稅申報單的第4項中,如下圖。

個稅申報單中抵稅項目的明細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政府會首先幫大家減免1,000至12,000新幣不等的Taxable Income作為收入減免。

應納稅所得額減免(健康人士)

應納稅所得額減免(殘疾人士)
拿小編今年的報稅情況來舉例,去年小編的年收入為5萬新幣,2024年所有減扣項目共計5,337.5新幣,那麼我的Taxable Income便由5萬新幣降為44,662.5新幣,稅額也從1,180新幣降到了876.38新幣,實際節省了303.62新幣!不得不感嘆,新加坡政府真是給力啊!
在了解了新加坡的個稅體系和抵稅原理之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可以抵稅的項目吧!
02 抵稅項目
下面小編為大家例舉了八種減稅類別,要注意的是每個人每年減稅的上限為80,000新幣。
捐款
相信小夥伴們經常看見路邊有志願者在募捐,那麼只要你在募捐時填寫了FIN/NRIC號碼,你的捐款金額就會被IRAS算在減扣項目里。如下圖,該項減扣額度是捐款金額的2.5倍。IRAS網站並未註明捐款抵稅的上限,因此只要每年個人的減稅額度沒有超過80,000新幣,就可以繼續用捐款來抵稅。

捐款抵稅明細
家人
若配偶過去一年與你(納稅人)一起生活居住,並且配偶的年收入低於4,000新幣(或沒有收入),那你便可以減扣2,000新幣(配偶若有殘障,可減扣5,500新幣)。
若子女(親生、繼養或合法領養的)未滿16歲或還在全職讀書,且子女的年收入少於4,000新幣(或沒有收入), 那麼父母(納稅人)可以共享每個孩子4,000新幣的個稅減扣。子女若有殘障,則可減扣7,500新幣。
如果自己或配偶的父母、岳父母、祖父母等親人年收入少於8,000新幣,超過55歲並且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則可以減扣9,000新幣的Taxable Income,如果沒有生活在一起,則可以減扣5,500新幣。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幫助自己抵稅的親人需要有新加坡的IC,其身份可以是公民、PR,或者LTVP、DP等有FIN Number的身份類型。
另外該親人的抵稅額度是可以自由分配給夫妻雙方的,例如小明和小紅是夫妻,小明的岳父(小紅的父親)在新加坡和他們一起生活,那麼9,000的抵稅額度可以全部用於小明的報稅或者全部用於小紅的報稅,或者其中6,000用於小明的報稅,另外3,000用於小紅的報稅,但不能同時為小明和小紅都減少9,000的Taxable Income。一般情況下,夫妻雙方哪一方的收入更高,就用於哪一方的抵扣會更划算。
若家中兄弟姐妹有身體上或精神上的殘障,且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或生活在其他住處但自己至少提供超過2,000新幣的援助),則可減扣5,500新幣。
需要注意的是,IRAS網站上對配偶和子女所持簽證並無要求,而對於父母和祖父母則明確要求需要持有新加坡長期准證才可以實施減稅。
在職母親減免
新加坡政府為了鼓勵已婚婦女生完孩子後繼續工作,獎勵有新加坡公民子女的家庭,提供了在職母親減免項目。
若你是已婚、離異或喪偶的在職母親:你的第一個孩子可使你減扣達15%個人收入的應納稅額,第二個孩子可使你減扣達20%個人收入的應納稅額,第三個及之後的孩子可使你減扣達25%個人收入的應納稅額。但每個孩子最多可減扣50,000新幣的應納稅額。
強制繳納的CPF
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或者公民之後,新加坡規定公司和員工按照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收入到個人的CPF帳戶,一般為員工繳納20%,公司繳納17%,減稅的上限為20,400新幣。
舉例說明: 一名員工年收入50,000新幣,其中公司交了8,500新幣,自己交了10,000新幣進入CPF,實際發的工資為40,000新幣,那麼個人用於計算Taxable Income的就只有40,000新幣。

CPF Top-up
個人也可以主動給自己CPF裡面的Special/Retirement/Medisave帳戶充值來進行減稅。分別可以給自己以及家人減免8,000新幣的Taxable Income,最多一共減扣16,000新幣。適用於減稅的家人為: 父母及祖父母、配偶的父母及祖父母、配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

SRS
SRS全稱為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是新加坡針對公民、PR、S pass和EP等身份推出的自願性質的補充退休帳戶。
顧名思義,這個帳戶是為了幫助個人更好地規劃自己的養老生活,新加坡政府會鼓勵大家把錢存進這個帳戶,並且鼓勵大家到退休(62歲,7月1日起為63歲)之後再拿出來花。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SRS帳戶是銀行帳戶的一種,可以在新加坡的三大銀行DBS、OCBC或UOB進行開戶,開好之後屬於你銀行戶口的一個子帳戶。整個開戶流程在網銀上就可以完成,然後就可以把錢從普通帳戶轉到SRS帳戶。
SRS的優勢在於,你往SRS帳戶轉了一筆錢,當年的Taxable Income就可以自動減少同樣的數額,相當於養老避稅兩不誤!
每年個人可以通過SRS來減少的Taxable Income是有一個上限的,新加坡公民和PR為15,300新幣,外國人為35,700新幣。

從SRS帳戶取錢的時間點非常關鍵,具體區別如下:
62歲後取錢
如果在62歲取錢,數額的50%會成為Taxable Income。舉例說明: 小明62歲後沒有收入,他從SRS帳戶取出了40,000新幣,其中50%也就是20,000新幣會作為Taxable Income。當Income為20,000新幣時,所需要交的稅為零。同樣的道理,如果小明取出了80,000新幣,Taxable Income為40,000新幣,那需要交550新幣的稅。因此SRS並不是永久性的減稅,而是延遲了交稅時間,這也是新加坡政府高明的地方。
62歲前取錢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那我在62歲之前可以把錢取出來嗎?答案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承受兩個後果:
●取出來的錢算100%的Taxable Income
● 有5%的罰款

提早取錢意味著要比別人多交稅,因此除非是緊急情況,否則小編不推薦大家提早從SRS帳戶取錢。
因此,新加坡設立的規定基本是沒有空子可鑽的。除非你今年的收入很高,然後選擇在之後某一年收入很少的時候取錢,並且兩年的個稅差值大於5%才是「有利可圖」的。
舉一個常規的例子,小明今年收入為120,000新幣,要交的稅為7,950新幣。假如他把15,300新幣轉進SRS帳戶,可以少交的稅為15,300x11.5% = 1,759.5新幣。轉進去的這筆錢就當做是自己的養老金了,其實也是非常划算的。
我們轉進SRS帳戶的錢只有每年0.05%的利息,非常的低,所以我們一般都會用裡面的錢來理財,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收益。
人壽保險
新加坡政府允許外國人、或自交CPF(Total Compulsory Employee CPF)低於5,000新幣的永久居民/公民,使用在新加坡購買的人壽保險進行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