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正在籌備其位於Marina Squared 的首家5G網絡「高科技」分店,這也是其在新加坡的第12家分店。海底撈的成功背後到底有什麼「套路」?
海底撈成了新加坡品牌?
在新加坡,如果你看到哪家火鍋店大排長龍,十有八九是海底撈,其在新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這一切都始於2012年,海底撈選擇新加坡作為其「海外擴張」的首站,在Clarke Quay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分店,開啟了其「出海」的漫漫征途。縱觀海底撈的全球表現,大概沒有哪裡比它在新加坡的擴張更加順風順水。目前,在新加坡全島,已有11家海底撈分店,第12家位於Marina Square的「高科技」分店也正在籌備中,新加坡已然成為擁有海底撈海外分店最多的國家。

海底撈在新加坡的12家門店分布
而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從中國四川簡陽市白手起家,在 2019年8月就以138億美元(約合987億元人民幣)身家,位列《福布斯亞洲》新加坡富豪50強排行榜榜首。張勇早已入新加坡國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加坡首富。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
創始人入籍新加坡,海底撈也在新加坡提速開店擴張,難怪有人評價「海底撈差不多是新加坡品牌」了。
海底撈「套路」何在?
套路一:極致服務,口碑傳播
中國人大都熟悉海底撈的這個「套路」。在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中,海底撈在保證品質和口感的基礎上,正是以極致的貼心服務,從種類繁多火鍋品牌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火鍋行業甚至是中餐領域的標杆。去海底撈吃一頓火鍋,在用餐前、中、後的所有環節,你都能體會到細緻入微的良好服務。在新加坡各門店,這種高質量的服務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雖然新加坡人總是調侃自己喜歡「排隊」,但畢竟排隊等待用餐是一件苦事。而海底撈將排隊變成一種享受:為顧客提供免費的水果、小零食、遊戲,以及免費的美甲、照片列印等服務。也正是因為這種極致服務,讓消費者在海底撈擁有優質又有趣的體驗,並產生認同,驅動消費者願意自發地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用餐體驗,帶給海底撈免費的品牌傳播。仔細一想也會發現,海底撈安排這些服務也頗有「心機」,比如免費美甲、照片列印其實能夠促使消費者拍照並分享到社交媒體。因此,海底撈主要是通過驅動消費者主動進行品牌口碑及話題傳播,而並非投放大量的廣告進行品牌營銷,如此既減少了營銷的費用成本,也增加了品牌的信任度。

海底撈的免費美甲服務
口碑傳播在新加坡市場也非常重要,因為新加坡人還有一個出名的特點——愛投訴,遇到不滿意的服務都會直接通過電話、寫信、發社交媒體等方式進行投訴,但另一方面,遇到特別滿意的服務,他們也會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並且指明自己滿意的服務人員,也願意將其推薦給親朋好友。因此,在新加坡做品牌營銷,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證自己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帶給消費者與眾不同的優質體驗,驅動其進行積極主動的口碑傳播。
套路二:善於造勢,吸引眼球
如今,面對「高標準,嚴要求」的消費者,傳統的營銷方式比如「打折、特價、滿就送」顯然已經無法脫穎而出,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了。海底撈深諳此道,所以時常通過別出心裁的造勢營銷來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總體來說,海底撈的造勢分為以下四種:
1
省錢造勢:省錢攻略,網紅助力
眾所周知,海底撈火鍋的價格並不便宜,其目標受眾定位也是中高收入水平家庭。而在物價高昂的新加坡,這裡的海底撈也據說是「全世界最貴的海底撈」,人均消費在$45-55。而許多新加坡的媒體、「網紅」都推出了一些新加坡海底撈「省錢攻略」的帖子或者視頻,讓大家了解上文中提到的各種免費服務,還有省錢吃法,比如點半份菜、兩格清水鍋底等等。網絡上這樣的攻略不在少數,並且中英文都有。乍一看似乎是這些媒體和「網紅」們自發的報道,也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但其中有的內容製作精良、傳播效果好,有大量的點贊、評論和轉發,很難讓人不懷疑這是海底撈和這些媒體、「網紅」合作的營銷推廣「套路」。

擁有3w多粉絲的「網紅」Kokee講打卡海底撈Clarke Quay店
2
社交平台造勢:節日禮遇、活動營銷
新加坡海底撈有官方的Facebook平台(帳號名:HaidilaoSingapore),有4萬多的粉絲數。在該平台上,海底撈時常「蹭」節日熱點,比如最近推出的「驚喜聖誕季」抽獎活動,給會員派送4萬多份大大小小的禮物;還有中秋節推出的限量版Hi月餅等。此外,海底撈還在Facebook上開展過一些創意活動吸引粉絲參加,如招募「海底撈神秘客」到指定餐廳進行干預體驗,並提供豐厚報酬;開展「撈友生日趴」,給粉絲送福利等,獲得了大量的參與和互動。
3
「高科技」造勢:5G網絡、智能火鍋
海底撈在新加坡的第12家位於Marina Square的門店正在籌備當中,但已經有消息放出,這家店將升級為「高科技」店鋪。海底撈與新加坡知名電信運營商M1聯手在Marina Square門店推出5G網絡,屆時消費者不僅可以在用餐時體驗5G網絡,還有機器人上菜、自配湯底等智能服務。想必開業的時候還會有更多的宣傳和報道,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去體驗嘗鮮。

即將開張的Marina Square「高科技」海底撈分店
4
招聘造勢:海底撈清潔工月薪$4500
2018年,海底撈放出清潔工招聘信息,月薪將介於$2650至$4500,甚至比新加坡一些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都還高。這則招聘也吸引了眾多網民的關注和討論。聯合早報等媒體也紛紛報道,並且多在標題中強調「海底撈清潔工月薪$4500」,非常抓人眼球。而事實上,月薪$4500的清潔工要求經驗豐富,能當監督員,工作時間為每周六天,每天10小時。雖然無法得知海底撈是否與這些媒體進行了合作造勢,但其「高薪招聘清潔工」這一信息的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並給人留下了海底撈工資高、待遇好的正面印象, 這恐怕是海底撈的又一造勢「套路」。
套路三:直面危機,轉危為安
2017至2018年,海底撈在北京和新加坡都經歷了「食品安全風波」。先是2017年北京的兩家海底撈餐廳被媒體曝光店內有老鼠,洗碗機不幹凈,員工用湯勺修理下水道堵塞等。2018年2月,新加坡的海底撈Clarke Quay分店,因在之前的檢查中發現一名員工沒戴手套切西瓜,以及一份甜豆花的樣本不符合標準,被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勒令停業兩周。

海底撈Clarke Quay分店
在北京,海底撈通過開放廚房讓公眾參觀等方式,希望挽回食客的信心。而在新加坡,海底撈的「套路」更深:一方面,借著停業整頓的當口,專門聘請了兩家食品安全檢驗機構,抽檢其各家分店的食材,確保衛生;另一方面,順勢延長停業時間,進行了為期50天的門店大翻新,而店前樹立的通告也只提「停業翻新」。如此一來,海底撈既積極主動地解決了食品安全的問題,又順勢翻新門店,將該風波的負面影響化小,並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顧客,成功地轉危為安。
海底撈「套路」的啟示
總體來說,海底撈在新加坡的品牌營銷「套路」是成功的。無論是延續其極致的服務以驅動消費者的口碑傳播,還是通過別出心裁的「造勢」以吸引消費眼球,都適應了新加坡的市場環境、社會環境,甚至是新加坡人的性格特點。即便遇到食品安全風波,海底撈也能積極主動地直面危機,進一步強化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
這也啟示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要接受全球標準、理解當地監管法規和文化差異,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競爭優勢,善用創新的品牌營銷「套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