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節也稱壇車節(Rathayatra festival),是尼泊爾和印度等地的印度教重要節日之一。節日和戰車出征無關,而是以此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節日當天,三位印度神會被抬出廟外,人們相信在遊行中拉動三神的戰車是一種主動奉獻的方式,可以洗滌罪惡和過錯。參與遊行的人也希望通過觸摸戰車或連接戰車的繩索,獲得神的祝福。

引人注目的七彩戰車和表演節目
雖然這是個宗教節日,但6月30日在新加坡後港體育場舉行時,在宗教色彩之外,還看到不同種族融合的歡慶場面。有族群與宗教互信圈這樣的社區組織參與,也有來自德勵關懷社的300多名義工到場出力,當中包括不少新移民。
不分彼此,各司其職

戰車節
戰車以紅黃為主色,高高架起的頂帳四周,裝飾著彩球,連車軸車輪都是五彩的,非常搶眼。在印度聖城普里舉行的戰車節,戰車比本地大,底座是10.6米的方形,車高近14米,遊行路線長3公里。
本地的規模雖然比不上普里,但也有1萬5000多人。於2015年註冊的德勵關懷社,今年已是第四年參與戰車節活動。義工分成巴士指揮組、餐飲組、攝影組、後勤組等,各司其職。比如後勤組需要負責活動前夕的場地準備;攝影組會奔走於整個場地的各個角落,撲捉節日慶典的每個精彩瞬間;餐飲組則負責為參與者準備免費的晚餐等。
其實,德勵關懷社在新移民的共同努力下,參與不少社會福利工作,幫助的群體包括孤寡老人、貧窮山區的孩子、貧困家庭等。今年初,他們就參加了一個特別的慈善釣魚活動,不僅把釣來的魚捐給慈善組織,還提供其他物資。
新移民全情投入志願工作

新移民加入義工行列,通過參與本地的戰車節,了解印族的文化
戰車節當天,艷陽高照,但現場公眾熱情不減,義工們也不見一絲倦意。印族節日中,華族義工滿場飛,構成一幅有趣又可貴的融合畫面。來自四川的閆曉娟,在山東師範大學畢業後來新從事幼教工作已經五年了。至於當義工,也有四年。她說:「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國家,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融合,就像來戰車節當義工,就學到很多印度族的宗教與文化。」
在現場負責發放禮品的李東成,從廈門移居新加坡已10多年,目前從事計算機相關行業。雖然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德勵關懷社的義工活動,但他表示非常開心能多了解一些印度的宗教文化,以後還會力所能及的繼續在工余參加義務工作。
德勵關懷社的秘書唯安也是新移民,她原籍吉林,同樣來新已經10多年,這次的印度戰車活動對她而言已是駕輕就熟,還可以輕鬆介紹這項活動。
其他如李玲,只要時間許可,基本上每天都參加派送食物活動,而從事研究工作的孫碧清則表示,義工活動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大家在很好的氛圍下了解不同文化,並尊重彼此的文化。
來自印度,負責現場物流與交通指揮工作的默罕默德,非常同意這點,他說:「大家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但是都以開放的心態相互尊重,讓我非常感動。」
默罕默德既是義工,也是戰車節的參與者;只見他一邊忙著執行工作,一邊融入到音樂與歌聲中,自己也成為節日風景的一部分,感受那一份民族融合與和諧下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