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2019年國慶群眾大會演講

2019年08月19日   •   7萬次閱讀

李顯龍總理

2018國慶群眾大會演講

Singapore

各位同胞大家晚上好:

今年是新加坡的開埠200周年。

1819年是我國發展史的轉捩點。那一年,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且在這裡設立了自由貿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從東南亞、印度和中國到這裡謀生。

我們的華族先輩有的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和福建,有的則來自鄰近地區如檳城、馬六甲和廖內群島。他們刻苦拼搏,在這裡安家立業。

這些先輩可以說是我們的「開埠一代」,為新加坡做出巨大的貢獻。

當年的華社領袖設立宗鄉會館和商會,幫助同鄉融入本地生活,協助他們創業。這些「Towkay」(頭家)也號召整個華社出錢出力,創辦醫院和學校,建造廟宇等,讓同胞受惠。

當時我們的先輩與自己的祖國保持密切的聯繫。他們來到南洋時,只把自己當成這裡的過客,總有一天要落葉歸根。他們還是中國人,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並且參與中國的政治運動,在革命與戰爭中付出了生命。

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南洋總支部就設在新加坡,同盟會傾全力推翻滿清政府,好幾次的武裝起義就是在晚晴園裡策劃的。

30年代,當日本入侵中國時,新加坡華社再次組織起來,加入抗日運動。

二戰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了。東南亞許多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受到新中國成立的啟發,也加入了東南亞各地的反殖民鬥爭。當時,海外的華人,身份認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卻心在中國。他們的效忠意識受到質疑,也造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矛盾。

從 50 年代開始,中國將海外的華人區分為「海外華僑」和「華人」。

「海外華僑」指的是選擇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華人」指的卻是加入所在國國籍的人。

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先生就明確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國的國籍,這些華人就不再擁有中國國籍,應當效忠入籍的國家。

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先輩必須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擇,要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去祖國。

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

60 年代,新加坡走向獨立,華社組織也和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防建設。

在 1967 年,為了鼓勵國人支持新推行的國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為頭兩批入伍的青年製作了獎章。1968 年,政府設立了國防基金,鼓勵國人捐款支持國防建設。當時的籌款目標是 1000 萬元,而中華總商會就籌到超過100 萬元。

這顯示,本地華人從那時已經開始把他們的效忠意識,轉移到新加坡,認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

由此可見,新加坡華人是經過了兩百多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

我們的先輩為自己的祖國所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精神遺產。為了紀念先輩的事跡,我們把晚晴園列為國家古蹟,也在那裡豎立雕像紀念南僑機工。

馬來和印度社群在建立身份認同方面也有相同的經歷。他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把自己當作過客。儘管大家與祖國有密切的聯繫,本地的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裔人最終也和華人一樣,選擇在這裡落地生根,逐漸對新加坡產生認同。

同樣的,今天的新移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全融入本地社會,認同與效忠新加坡。

馬來和印度社群在建立身份認同方面也有相同的經歷。他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把自己當作過客。儘管大家與祖國有密切的聯繫,本地的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裔人最終也和華人一樣,選擇在這裡落地生根,逐漸對新加坡產生認同。

同樣的,今天的新移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全融入本地社會,認同與效忠新加坡。

現在世界進入了多事之秋,新加坡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知道我國的發展史,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新加坡的國家意識是怎麼形成的。這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今的世界局勢,以及新加坡在國際問題上的觀點。

大家最近都很關注中美兩國日益緊張的關係。兩個大國的糾紛,使世界各國陷入一個困難的處境,大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新加坡也不例外。

因此,我今晚想談一談中美糾紛,以及它對新加坡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晉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各方面來看,中國的騰飛對中國本身,乃至全世界,都帶來了巨大好處,但這也產生了新的國際格局。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必須容納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也必須接受,阻擋中國的崛起,是不可能也是不明智的。美國必須與中國尋求建設性的關係,以及在經濟上互相依存的關係。

成為一個世界強國之後,中國本身也應該設身處地,考慮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感受。這樣,中國才能和世界各國和平相處,才能成為大家眼中一個寬容大度的國家,以及一個可以共謀福利的夥伴。

中美之間有競爭,是必然的。但同時,雙方也必須加強互信,並且通過適當的機制,解決無可避免的摩擦。

遺憾的是,中國和美國至今還沒有找到處理矛盾的「靈丹妙藥」,這樣的緊張關係在短期內不會紓解,這將影響整個世界的格局。

從兩個方面談到中美糾紛對我國的影響。

首先是新加坡的對外關係,尤其是與中美兩國的關係;第二是經濟。

李總理說,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我們很希望同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係。

美國是我們主要的國防安全夥伴。我們向美國購買先進的軍事裝備,包括軍機、飛彈等。我們的武裝部隊也經常和美軍舉行聯合訓練。在反恐方面,兩國也有密切的合作。我們希望美國繼續關注亞太,繼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有助於保障整個區域的安全與繁榮。

同時,美國也是我們的重要經濟夥伴。美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資數額與規模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為國人創造了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同時,在創新、科研和開發方面,我們與美國的機構、企業和專家展開了多項合作,從中獲益良多。

在新中關係方面,我們兩國都同意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我們與中國進行廣泛的經濟合作,包括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三個合作項目,除了在蘇州和天津,雙方也在重慶開展合作計劃。此外,中國還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相當可觀,中國在新加坡的投資也不少。

新中關係是獨特的。除了中國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華人占多數的國家。這種同文同種的優勢,有助於我們延續並加深民間與文化上的交流。幫助兩國建立友好的關係,了解彼此並成為合作夥伴。

但是,在進行交流與合作時,我們要記得我們還是新加坡人。我們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所以必須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在外交問題上,作為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有時我們的處境格外困難,因為其他國家很容易誤解新加坡的立場。

尤其是當中美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如果我們支持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會認為我們這麼做,是因為在新加坡華人占多數,所以我們對中國有求必應。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支持美國,中國不一定會理解。過去,當新加坡與中國在某些課題上,採取不同立場的時候,有一些中國朋友就這樣問我們:「既然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語,那麼你們為什麼不同意?」

對此我們的立場是:

在任何的情況下,我們都必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

不論對象是誰,無論是在新加坡、北京或華盛頓,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是一致的

該同意的時候,我們會同意

不該同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維持並解釋我們的立場

我們希望其他國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立場

當然,國人也必須明確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政府的考量

除了影響國際關係,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將對全球經濟構成負面的影響。這不只會打亂供應鏈,也會使投資和研發收到限制,以及影響民間的交流。

舉例說,大家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是由許多零件組成,而這些零件又是在各個不同的國家設計、製造和組裝成的。

蘋果手機是這樣,華為手機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美國不允許自己的企業使用中國製造的零件,也不讓他們售賣晶片給中國。那中美企業就必須各自製造自己的零件和晶片,研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並開發自己的電信系統。

在這樣一個河水不犯井水、兩個陣營各做各的世界裡,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很方便的和所有的朋友溝通與聯繫。因此,令人最頭痛的是,新加坡本國應該安裝哪一種電信系統呢?

新加坡是一個小型和開放的經濟體,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如果中美彼此無法建立互信,世界繼續分化,那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拖累,前景會變得更加暗淡。很多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本地公司會收到衝擊。而那些在中國設廠,出口貨品到美國的新加坡公司也會遭殃。

有些人認為,不願到中國設廠的外國公司會考慮來新加坡投資,但情況並非如此。這些外國公司會選擇到成本較低的國家,或者更靠近美國和中國的地方設廠。總的來說,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對新加坡不是一件好事。

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打擊了全球信心。但更深、更廣的影響,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儘管如此,我們必須現在就做好準備,讓我國適應這個新的國際格局。

今年我們的經濟已經顯著放緩。

這主要是因為國際需求和貿易下降,打擊了本地製造業以及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電子業暫時下滑,影響了整體經濟表現。尤其是同電子業相關的行業,如精密工程和批發貿易。零售業也繼續受到網上購物帶來的壓力。

到目前為止,其他領域沒有受到衝擊,裁員和失業率也保持在低的水平。

我最近和職總秘書長黃志明跟工會領袖討論了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經濟不景氣對工友的就業情況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目前還不需要推進刺激經濟的配套。但是,如果情況惡化,政府會及時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保住工友的飯碗。

雖然現在大環境對我們不太有利,但新加坡還是擁有重要的優勢。

政府和工會領袖一樣,正在密切關注經濟走勢,並且已經做好準備。過去,新加坡曾經多次面對經濟衰退,這一次我們也有信心,能夠沉著應對眼前的挑戰。Share

雖然現在大環境對我們不太有利,但新加坡還是擁有重要的優勢。

今年我國吸引了好幾個重要的投資項目,其中一個就是芬蘭石油公司納斯特(Neste)。公司投資超過20億新元在本地擴建工廠,製造再生能源。這是一個龐大的項目,並且為新加坡人創造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

納斯特的總裁解釋,他們選擇新加坡是因為:我們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商環境以及先進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勞動隊伍,公司尤其讚賞經濟發展局的規劃與支持。所以納斯特信任經發局,信任我們的員工,信任新加坡。

新加坡在投資者心目中確實享有很高的信譽。經濟前景充滿變數,我們更要努力維護投資者對我們的信任。

在這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加強經濟的基礎,鞏固我國的長期競爭力。

王瑞傑副總理和多位年輕部長領導的經濟轉型工作,已經開始看到成效。本地企業在政府的幫助下,紛紛創新求變,利用數碼科技改善運作,開拓海外市場和培訓員工。

用國人喜歡的辣椒螃蟹來分享一個企業成功轉型的故事。

其實,好吃的辣椒螃蟹,它背後有很多的功夫,很多的經營哲學。以辣椒螃蟹起家的珍寶餐飲集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老闆和員工都很重視培訓。

(總理分享了珍寶集團廚師黃紫揚和他師父黃種禮的故事。)

黃紫揚通過培訓,現在已經成為執行總廚。他也在珍寶認識了自己的太太,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珍寶對員工的栽培,讓公司成功留住許多像他們這樣的新加坡籍員工。這對於員工流失率很高的餐飲業,是非常難得的。

(總理分享了珍寶老闆黃建銘去「上課」的故事。)

黃建銘參加了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 ESG)推出的「企業騰飛計劃 (Scale-Up SG)」。這是一項新的計劃,協助有潛力的本地企業加速擴展,成為他們所在領域的佼佼者。

在企發局的安排下,黃建銘和其他企業的老闆和主管到了美國,參加了一項企業領導課程,獲益不淺。

除了這項計劃,政府還有各種計劃讓大家來學習十八般武藝,總理歡迎老闆和員工來參加。

我談珍寶的經驗有好幾個目的:

提醒員工參加培訓

鼓勵公司積極轉型、提升業務、展翅騰飛、拓展海外

告訴公司和員工,政府會全力支持他們

同時為餐飲業打廣告,希望更多人考慮加入這個行業

鼓勵年輕人早日成家,結婚生子,孩子是很可愛的,多多益善

政府正密切關注國際局勢對我國的影響,以及我們經濟的走向。世界各國和跨國公司對新加坡的高度信任,是我們的關鍵優勢之一,也是我們寶貴的資產。我們應該小心守護這份信任,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這才能確保新加坡能夠持續繁榮,國人的生活長久獲得保障。

我擔心,未來的十年,會比過去的十年,有更多的未知數。我們必須為將來做好準備,秉持先輩毫無畏懼、力爭上遊的精神,齊心協力,一同克服困難。

我堅信,只要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新加坡人就能夠享有更好的生活,新加坡也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繼續發光發亮。

謝謝大家!

資料與音頻來源2019年新加坡群眾大會。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701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