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葻受訪時說,六歲兒子每個月的託管費用是740元,在新的制度下,她能獲得300元津貼,比之前的150元多。她對本月起將獲得額外託管津貼表示歡迎。
全職照顧年幼孩子的婦女本月起將獲得更長時期的託管津貼,中低收入家庭還可獲取額外津貼。38歲受惠婦女李姝葻指出,額外託管津貼能減輕丈夫的負擔,因此對這項調整表示歡迎。
李姝葻受訪時說,六歲兒子每個月的託管費用是740元,在新的制度下,她能獲得300元津貼,比之前的150元多。這對於只靠丈夫約5000元收入維持生計的一家人來說,大有幫助。
除了六歲兒子,李姝葻家中也有六個月大的女兒。她在兒子九個月大時送他到托嬰中心,當時每個月得花1200元左右。李姝葻說:「我在懷孕後辭去行政助理的工作,每個月150元的津貼雖然幫了一點忙,但丈夫的擔子真的很重。」

李姝葻一家人在新制度下,每個月能獲得更多的津貼,協助減輕一家人的生活擔子。(鄔福梁攝)
李姝葻打算繼續在家照顧女兒,等女兒一歲半以後再找工作。李姝葻說:「到時就能把女兒送到託兒所照顧,費用沒那麼高。」
其實,兒子約一歲之後,李姝葻曾重返職場,但在懷有女兒後,又決定當全職母親。她說:「身為母親,我總希望能多陪陪孩子,畢竟丈夫工作時間長,我不想讓兩個人都錯過孩子的童年。」
《聯合早報》早前報道,幼兒培育署推出新的額外津貼,母親若家庭月入不超過7500元或家庭人均月入不超過1875元,每月能獲得高達540元的托嬰津貼,收入越低津貼越高。
此前,沒工作的母親每個月有150元的津貼,正在求職的母親則能每個月領取300元的基本津貼,為期三個月。
黃國光:調整「更公平」
近年來常在國會上提倡給予母親更多支持的義順集選區議員黃國光以「更公平」來形容這個調整。他解釋,新做法以家庭收入而不是母親有否工作來決定申請者能獲得多少津貼,這能更準確地判斷哪些家庭更需要額外的資助。
沒有工作但在找工的母親能獲得更久的託管津貼,從原本的三個月延長至六個月,讓當媽媽的婦女有更多時間找工作。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次長費紹爾博士前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開支預算時也宣布,需要全職照顧年幼孩子、同時又有年齡較大孩子需要託管服務的母親,以往從幼兒培育署獲得的津貼只能到年幼孩子18個月大為止,如今延長至24個月大。
不過,這意味著,只有一個孩子,而不在找工作的母親,仍然只能獲得每個月150元的津貼。對此,黃國光說:「當然,我們還能為母親們提供更多的援助,但新的調整,已經是很好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