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過這麼一個段子:
共享單車遇到的最大難題
就是顏色不夠用了

共享單車確實給我們的生活
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共享單車在短短2年多時間
在許多大城市裡的鬧市區
共享單車已車多為患
城市管理部門
也從一開始的鼓勵態度
轉為強制管理行為
導致多地出現了
許多共享單車「墳場」奇觀
風暴過後一片狼藉
昨天我們剛說完
新加坡政府鼓勵騎車
今天來看看對於共享單車
新加坡政府又是怎麼解決
共享單車的問題呢?
共享單車營辦商Gobee Bike
於2018年7月宣布清盤結業
已停止新用戶登記或增值帳戶
並著現有用戶
透過應用程式
提出按金退還申請
將全數按金退回用戶
事實上
近年共享單車熱潮席捲全球
監管卻欠奉

Gobee bike清盤
是香港「第一滴血」
其實多國早已陸續面對
共享單車公司結業帶來的問題
其中Obike6月在新加坡結業
連按金都不退
消費者被捲走3600萬港元
先例在在顯示規管刻不容緩

新加坡政府今年起
逐步落實發牌監管共享單車公司
日前指營運商須繳交牌費
以取得經營權
需確保車輛運作良好
及限制單車數目
又會打擊違泊
營運商需在7月7日前提交申請
規管正式上路前
新加坡龍頭共享單車公司
Obike突然聲稱應付不來規範
立時退場
於6月底結業
據報道
Obike數以萬計的單車
在公園、巴士站、街道到處也有
尚未處理
另外
Obike用戶每人49坡元
(約280港元)的按金
亦沒有退回
總額逾3600萬港元
如今Gobee bike在香港清盤
客戶赫然發現
原來使用條款寫明
結業不退戶口餘額
而按資料顯示
今年4月有60萬人下載
該公司的App
若然全數有登記使用
以399元按金計
涉款2.4億
Gobee bike退場
本港至少還有5間共享單車公司
各公司已收的按金加起來
是天文數字
業界應否繼續無王管?
倘再有公司又無聲無息結業
苦主只能按合約法
個別以昂貴的法律程序
向有關公司追討

共享單車另一大問題是
廢單車處理
共享單車重量
由每輛15至20公斤不等
以此計本港2.5萬輛不同公司的單車
公司一旦清盤
又置四散於街頭的單車於不顧
375至500噸廢鐵
最終恐落入堆填區
清理責任及費用由納稅人埋單
港府可有及早防範?

正當新加坡政府
準備以發牌規管共享單車
香港還在準備以營運守則
這類無牙老虎措施去處理共享單車
而且仍待9月才諮詢新界區的區議會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說
這行業其實是
用公眾地方進行商業行為
但政府過去以一個完全不理會
放縱的態度處理共享單車
他認為當局
應儘快引入發牌制度規定:
「即使結業,政府都有可用牌照費用處理單車,免除納稅人埋單。」
這麼看來
雖然新加坡政府鼓勵市民出行騎車
但是,對於共享單車
新加坡政府的要求
還是很嚴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