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休閒簡餐的同仁們!大家晚上好!
今晚跟大家分享新加坡農業科技園模式。
一、新加坡農業的現狀
新加坡國土面積僅700平方公里左右,大約560多萬人口。加上高度城市化,使得整個國家沒有大面積的農村地區,農業用地只占其國土面積的1.18%,其農業是典型的都市農業。
新加坡發展農業的熱情源於農業的高產值,在農業科技園中,新加坡人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疏果、花卉等經濟類農作物產業,發展高產值的熱帶蘭花、觀賞熱帶魚等產品並出口創匯。
農業科技園由此成為了新加坡都市農業發展的主要形式。
注重高科技成果的推廣利用與產品的高產值,是農業科技園的主要發展策略,在此基礎上,也開展國際農業技術諮詢服務。
農業科技園最初由新加坡政府出資建設,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出租給公司或個人經營,一般租約為10年,以使經營者在園中能有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
不同的農業科技園都有各自主營的項目,如專門的養雞園、胡姬花園、觀賞魚園、蘑菇園等,每個農業科技園的面積在2萬~3萬平方米之間,園內包括多個小農場,每個占地面積為2000平方米左右。每個農場中的生產都滲入高科技元素,並儘可能採取自動化方式作業,如農場中的自動化環境控制雞舍,由電腦控制操作,雞舍占地面積小,需要人工也不多,雞糞也得到有效無害化處理,無礙周邊環境與居民生活。
二、新加坡農業的五大特點:
1.成本低,附加值高。
農業科技園用有限的人力成本,創造出了高附加值的出口農產品,也部分自給了本國的消費需求。
2.科學技術公園為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十幾年前,新加坡就大力興建科學技術公園,為農業科技園等提供技術支撐,行業專家等科技專業人員,通過在科學技術公園裡的技術試驗,不斷推出創新技術成果,並將相關技術成果輸送給農業科技園,保證了農業科技園的技術領先地位,催生了農業產品的高產值。
3.農業科技園也成了遊客觀光園。
在農業科技園內,除了工作人員勞作的生產場景,還有諸如觀賞魚、名優花果樹、珍奇動物等,成為都市人周末休閒觀光的好去處,國外遊客也慕名而來,對農業科技園來說,這又是一份額外的可觀收入。
4.生態農業與城市融合,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
5.完善的政策體系和法律支持。農業項目的規劃設計符合當地實情與市場需求,將農業科技成果順利轉化成經濟效益。以完善的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法律支持。通過積極的引導,成就各具特色的高效農業發展模式。
2019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