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科研團隊獲頒總值1830萬元的研究補助和業界資助,研發新一代的頜骨植入物,以增強和加快骨頭再生。(新加坡國立牙科中心提供)
文 / 劉智澎
新加坡國立牙科中心參與的一個項目獲頒總值1830萬元的研究補助和業界資助,研發新一代的頜骨植入物,以增強和加快骨頭再生。這類侵入性較低的新穎技術將縮短手術過程,病患也能更快復原。
這個由國立牙科中心、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屬下的研究機構,以及本地醫療科技公司奧世博國際(OsteoporeInternational)攜手合作的研究項目,將開發一種結合專利生物添加劑和高分子化合物的新型組合產品,以測試是否有任何不良反應或成骨分化。
成骨分化(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意味著骨頭正在生長。
根據奧世博昨天發布的文告,牙骨移植和牙膜的全球市場價值估計為12.6億澳元(約12.3億新元)。這項研究結果料將有助於開發下一代的3D列印頜骨植入物,以促進骨頭快速增長,減少複雜的骨頭採集過程,進而簡化牙科手術過程。
骨頭再生顯著影響口腔功能和生活素質
奧世博說:「頜骨區的功能性骨頭再生很重要,對關鍵的口腔功能和生活素質有顯著影響。」
成立於2003年的奧世博,主要生產可被人體降解的3D列印骨骼支架,取代傳統金屬支架,幫助病患更生自體骨。除了可降低術後風險,也能縮短治療時間。在骨頭生長的同時,支架會逐漸溶解為氧氣和二氧化碳,隨後完全消失,只留下病患自己重新長出來的骨頭。
文告引述奧世博執行長吳坤成說:「我們堅信為了病患的健康,應開發再生技術並將其商業化。通過這類多學科合作,我們可利用廣泛的技能,把原本漫長而繁瑣的醫學研究和開發過程變得更有效率。」
新科研屬下的兩個研究機構,即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院(IMCB)和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SIMTech),將分別研究促進骨骼癒合的生物刺激劑,以及開發用於生產再生支架的定製製造技術。國立牙科中心則負責支持這項創新再生技術的臨床應用。
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廖光榮博士在文告中指出,公共機構與私人領域可通過共同創新,幫助像奧世博這樣的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和擴大研發能力,開發出符合本地需求的獨特產品,並拓展到海外市場。
新加坡國立牙科研究所董事、臨床副教授吳美珍也對這項合作表示期待。「這項研究將改善骨頭再生能力,為病患帶來更好的手術效果和更短的復原時間。我們相信這個侵入性較低的新穎技術將迅速獲得牙科醫生和病患採用。」
文章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