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傍晚下班的時候
突然電閃雷鳴、天降暴雨
奶蓋被困在辦公樓下面進退不得
只看到遠處道道閃電不斷劈下
只能默默想想
「最近應該沒做啥壞事吧......」

網絡示意圖
拿出手機刷了下
發現國家水務局PUB
竟然在社交媒體上連發8條
提醒新加坡民眾注意「洪水風險」

天呢好嚇人
新加坡竟然也會發洪水嗎?

當然啦,現在哪個大城市不能看海
新加坡哪能例外呢.....

論看海,那新加坡也是第一名不輸的!
不過說真心話
奶蓋來了新加坡這麼多年
雖然雨季時的狂風暴雨
閃電和滾滾雷聲
感覺要把天空都撕開口子
但還是挺少看到洪水和內澇的新聞
雨下得再大、只要一停止
積水幾十分鐘之內就會被排走
太陽一出
又是陽光燦爛的天氣~
所以是因為靠海的原因嗎?
當然不是啦!

早年的新加坡也是個內澇頻發的小島
能成為現在這樣
城市排水系統的「模範生」
全都得益於精密的規劃和嚴格的管理~
新加坡為什麼很少發洪水?
排水渠像馬路一樣寬
剛來新加坡的時候
估計大家都被路邊的排水渠震驚過
「這是什麼鬼?和馬路一樣寬」

某天暴雨時路過排水渠
看到這萬馬奔騰的氣勢
突然明白了新加坡的排水渠
為什麼要修的這麼寬~

除了這種特別誇張的排水渠
新加坡路邊的空地上
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的排水渠
形成了城市排水和蓄水的網絡

這些排水渠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海綿
每到暴雨時就能及時吸走雨水
排入新加坡的17大蓄水池
成為新加坡水資源的來源~

小小的新加坡竟然有17個蓄水池
為了能儲存下水資源
新加坡也是夠拼的~
圖源:Singapore National water agency
新加坡的蓄水池可都是遛娃寶地
平日裡這些水渠
雖然看著不是那麼高大上
但是暴雨時真的非常有用
蓄水能力超一流
而且混凝土的溝渠也可以
有效抵禦水土流失
所以大家都戲稱這些排水渠是
「混凝土運河」
好用而不一定好看
這也符合新加坡一貫的做事風格
「實用的就是最好的!」

綠色循環系統遍布全島
遍布全島的17個蓄水池
只是新加坡排水蓄水系統的一部分
這些蓄水池各個風景秀麗
也是平日裡遛娃的好地方~

而新加坡人一貫的風格
就是「在彈丸之地盤出花來~」
為了較少水土流失和儲蓄水源
新加坡在所有你能想像的地方
全部安排了蓄水功能!
比如,小型蓄水濕地
奶蓋最近遛彎的時候發現
PUB一直在致力於
把組屋樓下的小綠化
都改造成「蓄水濕地」

這些蓄水濕地可不是隨便種種
而需要選擇專門土壤和特殊植物
據說可以讓深入地下的水多30%
(有點厲害哈~)

再比如,空中花園立體綠化
住在新加坡的朋友們都知道
這裡有多麼喜歡空中花園立體綠化
掛滿了綠色植物的建築外牆隨處可見
都說新加坡造景的兩大法寶
就是「種樹」和「燈光」......

有次還看到公交車頂上都做了綠化
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
所以這樣在車裡更涼快嗎......

(圖源:Twitter@urbangreenUP)
不過對於資源有限的新加坡來說
這種務實而勤勉的態度
不放過任何一絲一毫可以改進的地方
也正是新加坡的「立足之本」~

防洪設施也能做景點
新加坡三面環海
雖然雨水能夠快速排走
但也要面臨著海水倒灌的風險
2008年建成的濱海灣堤壩
就成了護衛新加坡「九道鐵閘」

這條堤壩的建設
讓濱海灣和加冷盆地
成為一個淡水水庫
為新加坡提供了
蓄水、防洪等多種功能

而且非常「新加坡風格」的是
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基礎設施工程
還可以騎車、放風箏、吹海風
帶娃接受科普教育
妥妥的「遛娃寶地」~

「多重功能、物盡其用」
也是非常新加坡哲學啦~
雖然新加坡一直在努力
提升城市防洪排澇的能力
不斷填海造地提高防禦實力
但是隨著極端天氣的增加
最近幾年新加坡也是頻頻出現內澇新聞
而面對海平面上升的事實
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

這當然存在著可能性
據科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
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米
屆時新加坡的很多地方都有淹水的風險
雖然新加坡政府
一直在積極應對這種變化
比如規定建築物必須建在較高地基上
以應對海平面的上升

但其實對於氣候變化這類
普通人無法左右的宏觀議題
雖然我們可以
教育孩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懂得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但是最終我們可能不得不
像新加坡政府所宣傳的
學會面對和適應
在應對未來更加劇烈的極端氣候
做到:
明白氣候變化
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適應氣候變化

不過雖然面對著種種威脅
奶蓋還是覺得住在新加坡挺幸福的
因為在這裡真的很少見到自然災害
沒遇到過颱風更沒有海嘯
偶爾有一次感到地震了
嚇得趕快拿起手機
原來是鄰國印尼地震了......

靠海的新加坡為什麼沒有颱風?
奶蓋來新加坡以前
總以為被太平洋和印度洋夾擊的新加坡
一定經常遭遇颱風!
結果來了之後本地朋友很肯定地說
新加坡絕對沒有颱風!
為啥?
因為新加坡實在太小了
颱風不能大顯神威都懶得過來嗎......

地理大神的朋友向我發射了深深鄙視:
因為地球自轉的偏向力
是催生氣旋性渦旋——颱風
不可或缺的條件
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
所以赤道無颱風,新加坡無颱風

額......
奶蓋承認中學地理課上都在睡覺了
頂鍋蓋逃跑了~
新加坡會地震嗎?
這一點也非常幸運
新加坡出於板塊深處
而且也不是地震頻發區

其實從地圖上看
南部的印尼還是蠻容易地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