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猜我是誰」詐騙電話,近日捲土重來。(聯合早報檔案照)
作者 王震宇
紅螞蟻先跟大家敘述一個真實故事,發生在上周二(1月3日)的親身經歷。
工作到一半時,突然發現手機有一個未接來電,號碼相當陌生但紅螞蟻還是回撥了。
接通後,聽到一把男子的聲音,口音不像是新加坡人,以下是和對方的對話摘錄:
「嗨(男子竟叫出紅螞蟻的名字)!還記得我嗎?我打來是想告訴你我最近換了電話號碼。」
「哦……好……(腦中對這把陌生的聲音一點印象都沒有)」
「你知道我是誰嗎?哈哈哈。」
「不知道耶,你是……?」
「哈哈,我們這麼熟你還聽不出我是誰啊?」
「(停頓了幾秒)我真的想不起來耶。」
「不必想這麼遠啦,我是那個皮膚白白、戴眼鏡,有點胖胖的,你很要好的朋友啦!」 (此時紅螞蟻被對方講到有點小內疚,仿佛有種被好久不見的老友說「都給這麼明顯的提示你還認不出我」的既視感,於是努力回想活到這把年紀究竟有哪張臉孔符合這個聽似「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死了幾個腦細胞都毫無頭緒。)
「Paiseh(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
「哈哈好啦,我等下發簡訊給你。」

紅螞蟻接到的詐騙電話來電顯示。(紅螞蟻提供)
掛了電話後,再也沒有接到這名男子的來電。
紅螞蟻后來得出結論:這通應該是個詐騙電話,但對於對方叫得出本人的名字還是心有戚戚焉。
令人困惑的是,這個騙徒持續玩「猜名遊戲」,到底能如何從中牟利?但下來幾天就發現,原來這種詐騙手法最近在新加坡很「流行」,而且騙徒還有一連串的手法,企圖引人上鉤。
年輕人年長者都被騙徒盯上
1月5日,一名男子在TikTok上載了一段視頻,提醒網民要當心最近流傳一種新的詐騙手法,紅螞蟻看了之視頻後即確認,與個人經歷一模一樣。
男子的女友說,她的母親收到了一個陌生來電,對方叫出她的名字後,聲稱自己最近在裝修房子,結果手機不見了,因此更換了號碼。
「我媽問他『你是誰』,但他一直不斷地說『你猜猜』,我媽就隨便說了個名字,對方就說『是的,我就是』。」 男子接著分享道,自己也接到類似的電話,來電顯示的號碼以「8」開頭,對方是一名馬來西亞人,同樣是一直要求猜想他的名字。
男子透露,他聯想到最近接洽的一名顧客也是來自馬來西亞,就報出這人的名字,對方立即承認,掛電話前再次強調「這是我的新手機號碼」。
男子的另一名女性友人也「中招」,她指對方打來也使用一樣的招數,但她相當氣憤,不解對方打來又不斷要她猜是誰,到底是為了什麼。
隨後,女子感覺對方的聲音乍聽有點像自己認識的人,說了名字後對方立馬和她「相認」。
隔天,男子又來電,這次劈頭就說要借錢,讓二度接到電話的女生感覺事有蹊蹺。
「我趕緊發簡訊給我的那名朋友,問他是否剛換了手機號碼,但他說沒換,讓我確定接到的是騙徒的來電。」
除了上述三人被盯上,也有一名讀者1月3日也投函《聯合早報》分享了相同的經歷。
他寫道,騙徒一接通電話後,手段如出一轍,讀者誤以為對方是他的同學,而對方也隨口就承認了。

(聯合早報)
豈料,這名「同學」隔天又來電,展開一系列的攻勢,先是謊稱因剛換了手機號碼而無法使用Paynow應用,還要求該讀者把上網登錄戶頭進行轉帳的程序截了圖發給他。
讀者說,他擔心個人資料被泄露沒答應,就告知對方直接到銀行處理。
他寫道:
「不久後,他又來電,告訴我因工作關係,無法到人潮多的銀行處理,我建議他通過銀行附設的遠程視訊櫃員機(Video Teller Machine)自行處理。」
果不其然,騙徒繼續使出渾身解數,又稱「因錯誤操作以致銀行戶頭被鎖了」,並終於進入了對話的重點: 要求先替他付一筆帳給他的一個承包商。
讀者坦言,其實早在對方要求他發送Paynow截圖時,他已起了警戒心,也一早跟真正的同學確認電話沒改。
「希望通過這一事件,提醒大家要格外小心,以免陷入電話詐騙分子的陷阱。」
五招教你應對「求名分的陌生人」
詐騙手法多不勝數,而每一段時期都會流傳某一種手段,相信「猜名遊戲」目前正夯。雖然是故技重施,但只要能騙到人,在騙子眼裡就是好方法。
紅螞蟻分享五招,教你如何應對這些想要「相認」卻又不肯透露身份的騙徒。
① 不要猜出名字

(網際網路)
眼尖的蟻粉應該會留意到,這種詐騙手法的關鍵在於:不可以透露任何名字。
如視頻中的男子和他的友人,以及讀者投函分享的經歷來看,這些人的共同點在於,他們受不了騙子持續要求為「猜名遊戲」給個答案,就隨口報了個名字,騙子一旦有了「身份」後,就有了再給你撥下一通電話、繼續行騙的理由。
相比之下,紅螞蟻始終叫不出個名字,幾次一來一往後對方要不到答案,唯有放棄。
② 和真正的友人確認
若不小心報了個名字,讓騙子有機可乘,為了安全起見,也應趕緊與那名被報了名字的友人聯繫。
如同上述案例,一旦友人澄清自己根本沒更換手機號碼,真相也就水落石出,證明和你」相認」的來電者不安好心。
倘若對方又來電,也無需再花時間聽他編故事。
如今,換個手機號碼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一般人都不會有閒工夫,逐一打電話告知親朋好友。因此,光從對方在電話中所提及的原因,大概也能聽出一些端倪,猜到對方是不是有可能是騙子。
③ 留意關鍵詞

騙徒的「台詞」離不開「轉帳」、「Paynow」、「借錢」等。(聯合早報)
騙徒要達到的目的只有一個:騙錢。
如果不小心和對方三番四次通話,又還是無法確認對方的意圖,就耐心等到他說出關鍵詞吧。
有些心急的騙徒(像上述視頻中的其中一個案例),打來第二次就會直接切入重點開口要錢;有些則會讓受害者按他的劇本走,但「台詞」也離不開「轉帳」、「Paynow」,或可能會引導你透露個人資料的套路。
除非有你很多錢不知該怎麼花,要不然在聽到這些關鍵詞時,就無需憐憫之心大起,當可立即掛斷電話。
④ 讓騙子在電話簿里「留名」
別誤會,紅螞蟻不是要你和騙子當朋友。
《聯合早報》讀者在信函的最後所分享的那一招,感覺相當管用:
「(我)暫時把來電五次的手機號碼列入我的電話聯繫名單,冠名『電話騙子』。」 這種詐騙手法相信還會持續一陣子,如果你有看到陌生來電也會不管三七二十接起來的習慣,這招應該學起來,否則對方如果又不死心,決定再打來一次,又要花時間「應酬」他。
⑤ 來電顯示「+65」應加倍謹慎

警方說,所有來自國外的來電號碼,都會以「+」開頭,而國外騙徒通常都會以這個方式,冒充新加坡手機號碼。(YouTube視頻截圖)
那位想和紅螞蟻相認的仁兄,手機號碼是以「+65」開頭的。 警方部隊曾製作視頻教導公眾,舉凡看到「+65」字首(prefix)的來電,應該小心謹慎。
警方指出,所有來自國外的來電號碼,都會以「+」開頭,而國外騙徒通常都會以這個方式,冒充新加坡手機號碼。
2021年7月,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曾在國會上答覆議員詢問時說,如果並非在等候來自國外的來電,公眾不應接聽以「+65」數字開頭的電話。
他也補充說,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會繼續和電信公司合作,改善監測及阻斷疑似詐騙電話的流程,確保真正的來電能被接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