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才1.1,成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國家發錢求百姓生娃,混到「重金求子」的地步,實在令人唏噓。
很難想像,60年代的新加坡和中國一樣,總和生育率一度達到5.5,因學習日本才實行多年生育限制,最終釀成今天的結果。

有付出才有收穫,這年頭沒有免費的午餐。
新加坡人1965年從馬來西亞中獨立時,資源非常匱乏,而當時他們的總和生育率高達5.5。為了謀求一條發家致富路,新加坡向外求學,本想跟日本請教一套「天外飛仙」,未曾想學到手的竟是「葵花寶典」。
「要練此功,必先自宮!」
1946年至1948年,日本在戰後出現「嬰兒潮」,總和生育率超過4.0。一方面是島國有限的資源,一方面是大量的人口增長,日本怕資源無法承受人口消耗,就開始通過《優生保護法》,鼓勵墮胎,提倡避孕,斷絕生育補貼。
「葵花寶典」非常有效,日本的經濟騰飛、生育率急速下降和居民生活品質飛升,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亞洲各國紛紛效法。

日本的第一個徒弟是韓國,韓國「自宮」起來很賣力。上個世紀60年代,韓國的總和生育率達到6.0,為迎合60-80年代的經濟騰飛,韓國開始從生育率下手,活生生將生育率砍到1.5。
前有日本「吃肉」,後有韓國「喝酒」,1965年新加坡決定推出《家庭計劃法》,當時的口號是「孩子兩個就夠了」,並且在衛生、教育、住房、稅收等領域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讓多生孩子變得更加昂貴。

隨後的9年時間,新加坡出生率急劇下降,直到1984年,新加坡的總和出生率只有1.62,這時人們發現人口出現負增長,「自宮」的後果來了。
雖然日本是第一個練「葵花寶典」的,但是出生率低的問題直到1989年才被人們重視,韓國更晚一些,在1990年以後人們才逐漸重視出生率低的問題。
「大人,時代變了」
現在,很多亞洲國家的總和出生率都很低,各國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是人們的思維很難改變了。
在新加坡,人口約占14%的馬來裔人對生孩子問題並不在乎,想生幾個生幾個,國家有免費小學,有廉價組屋,還有普惠醫療,賺錢只是為了活。
想得開的是少數,人口占75%的華裔人則認為,生孩子就得好好培養,要讓孩子上優質學校,享受優質醫療和生活,沒錢你活不起。

有人曾經計算,在新加坡養一個孩子大約花費25萬新幣。新加坡雖然現在鼓勵生育,生一個孩子獎勵3000新幣,但這點獎勵和25萬新幣的後續費用相比,養孩子就是個「賠本生意」。
現在人們已經接受了物質富裕和來去自由的生活,誰還願意天天被孩子們束縛著過窮日子?再加上高房價以及工作中對生育後的女性歧視,生育率低在所難免。所以這就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一直奉行「重金求子」卻收效甚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