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高凈值人士的背景日益多元,其中以中國籍家辦董事人數最為突出,而新加坡籍董事則位列第二。

家辦董事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
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董事背景十分多元化,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
在多元化的家辦董事原籍中,中國籍董事依然占比最多。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8月,新加坡有2053名單一和多戶家辦董事,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共699人,占董事人數的34%,新加坡董事693人,排名第二。

第三至第十的董事來源地依次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英國、中國台灣、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
除了幾個常見的國家外,還有許多冷門地區的家族辦公室,例如賽普勒斯、多米尼加、努瓦阿圖和加納等。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地區是避稅天堂,不少人為了避稅取得這些國家的護照,原籍不一定是來自這些地方。例如,今年8月新加坡警方偵破的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洗錢案,被提供的10人中就有兩人持賽普勒斯國籍,1人是萬那杜國籍。
中國籍家辦最多
數據顯示,中國籍董事中,65%(456人)註冊地址在中國,而32%(223人)註冊地址在新加坡。在這65%的人數中,來自香港占多數(20%),另外還有來自上海和廣東的,分別占17%和12%。
業內人士分析,上海、廣東和北京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一線城市,聚集了富裕的企業家。此外,也有一部分中國董事來自浙江杭州,因為那裡是科技公司和科技巨頭的搖籃。

阿里巴巴的總部就在杭州
門檻提高或導致家辦數量增幅放緩
今年中國籍客戶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需求減少了約30%,主要原因是新加坡調高了家辦資產管理規模的門檻,增加到至少2000萬新元(約人民幣1億元),這一政策不僅影響了來自中國的家族辦公室,本地的家族辦公室數量增幅也有所減少。
除了門檻提高到2000萬新元,金管局還細化了最低資金的投資方向。

金管局審查更嚴格!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審批時間要一年半
除了門檻調高的影響以外,銀行合規要求提高也對家辦數量增幅減少產生了一定影響。目前在新加坡,不管是以個人或公司名義開設銀行帳戶,都要面對更嚴格的審核。在開戶時所需要回答的問題會更多,等待時間也更長。最長可能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審批。
除此之外,香港政府大力吸引家辦到港落戶的競爭,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家辦流失。

富美聯合家族辦公室執行長徐欽實仍然看好新加坡的家辦前景。他認為,在新加坡和香港投資家辦各有優勢。投資者看中新加坡具有能增值和保值的穩定投資環境,而香港則因資本市場較成熟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據了解,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高凈值人群中就有不少名人。今年年初,失蹤的中國投資銀行家包凡被爆失聯前曾籌備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不少中國富豪也通過設立家辦的形式移民新加坡。例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已經入籍新加坡了。納峰科技創始人妻子在2021年買下了新加坡的納森路豪宅,世界最大的加密貨幣採礦公司比特大陸的聯合創始人吳忌寒成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