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財政預算案不僅僅是一份經濟計劃,它是對國家未來的一次深思熟慮的投資,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財政預算案中的支持措施旨在幫助新加坡人提升技能和增強就業能力,而非增加他們對政府的依賴。

圖源:聯合早報
3月11日,由潮州聯合總會組織了題為「新加坡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面臨的生存與挑戰」的華語論壇,會議由報業控股媒體信託華文媒體集團主編李慧玲女士主持,約160名與會者,包括商界和社區領袖。
0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024年財政預算案由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於2月16日公布, 預算案中的一個亮點是「技能提升計劃」,該計劃將在5月為40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4000新元的SkillsFuture技能未來信用額度,用於支付約7000個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課程的費用,這些課程旨在提高就業能力,產生更好的就業能力成果。

圖源:雅虎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 DPM Heng)用中文回應了與會者的提問,他說:「我們的許多支持措施鼓勵我們的人民提高自己的技能,中國有一句諺語,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反映了預算案的核心理念,即通過教育和培訓,賦予新加坡人長遠的自給自足能力。「
02 通過AI技能裝備勞動力
王瑞傑指出,在美國等國家,正在探索「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隨著自動化越來越多地取代某些經濟部門的工人,公民定期收到一定數額的錢。然而在新加坡,政府正在尋找為勞動力配備人工智慧 (AI) 技能的方法。
在3月1日關於新加坡政府預算的辯論中,通信和信息部長楊莉明(Josephine Teo)宣布了一項計劃,讓新加坡的勞動力在未來的人工智慧中占據優勢,其中包括撥款高達5億新元來保護先進的計算機晶片,以提供推動私營和公共部門人工智慧創新所需的基礎設施。

圖源:雅虎
王瑞傑說,雖然新加坡是一個小型經濟體,但它也很靈活,並且是最早從 Covid-19 大流行中反彈的國家之一,許多新加坡企業已經擴展到海外,包括中國,中國正面臨多重挑戰,例如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貧富差距擴大以及社會老齡化。它正在尋求經濟轉型和技術創新以保持領先地位。
王瑞傑敦促當地企業採取長遠的眼光,他說:「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是持續增長的,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決心成長,在使用國家儲備時需要謹慎行事。
除了政府為幫助市民應對通脹壓力而採取的支持措施外,新加坡人還應該幫助社區中的弱勢群體,例如在ComLink計劃下租住房屋的14,000個低收入家庭。
03 民族認同應該先於文化認同
「有人問是否可以將GST(商品和服務稅)稅率提高到10%,而不是9%,以便有更多的收入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王瑞傑說,「這不是辦法,因為我們想建立一個富有同情心的社會,讓那些有能力的人幫助弱勢群體。「
為此,他敦促一直積極保護其文化的潮州社區將「潮州人,我們中的一員」的概念擴展到「新加坡人,我們中的一員」,並與其他方言群體和種族合作,繼續幫助新加坡社區,並建立獨特的當地文化。
由於他們也與來自其他國家的人互動,但「民族認同應該先於文化認同」,王瑞傑說:「如果一個在新加坡長大的孩子能夠擁有多元文化的觀點,與不同的國家、種族和宗教互動,他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
在長達一小時的爐邊談話結束時王瑞傑被問是否會在2024年舉行大選?對此,王瑞傑在觀眾中進行了非正式民意調查,當被問及大選是否會在2024年舉行時,大多數人舉起了手。大多數觀眾也認為,2024年大選對執政黨有利,民進黨將再次在東海岸GRC選區獲勝。
在選舉日期,王瑞傑說:「可能是今年或明年,你得問問首相。 「關於他是否仍會參加東海岸GRC的比賽,他的回答是:「由黨來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