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區這條不起眼的街,卻撐起了整個新加坡華人社會

2023年12月21日   •   9063次閱讀

在新加坡中央商業區和金融街,有這麼一條不起眼的街,叫「直落亞逸街」。

如果要我描述這條街呢,那就是兩句話概況——「三座墳場三間廟,一所學校一海灣」。

直落亞逸街這條弓形小路,靠著一個海灣,撐起了三座墳場和三間廟宇,哺育了閩、粵、客家話、潮汕話四個大社群,還辦起了新加坡最早的華人學校。街道前後不過區區800米,寬窄只有一個車道,毫不起眼,卻承載著新加坡華人的厚重歷史。

也許由於華人移民的淵源,直落亞逸街附近的道路,相當多是以中國的地名命名的。

(這條路是「福建街上段」。圖源:許振義)

(這條本來是南京街,現在改成了步行街。圖源:許振義)

(這條是北京街,俗稱「衣箱街」,已改為酒吧街,著名的寬窄巷子融合川菜就在旁邊。圖源:許振義)

(這是中國街,在殖民地時代,俗稱「賭間口」,因為這裡有不少賭場。圖源:許振義)

(這是廈門街,俗稱「義學口」,因為新加坡第一所華文學校翠英書院就在路口。我們過幾天會撰文介紹翠英書院。圖源:許振義)

由於本地街巷的官方命名均用英文或馬來語譯音,早年華人移民感覺既難念又難記,因此往往以街道上明顯的建築地標或特色自行取名,久而久之,這些俗稱反而比正式路名還廣為人知。

實際上,直落亞逸街也有俗稱,就是「源順街」。「源順街」的得名有幾個說法。一說是得名自附近的源順號豬仔館(「豬仔」是十九世紀被騙拐來南洋的華工的俗稱,豬仔館是囚禁他們的場所);一說是得名自源順「九八行」(既出入口貿易公司);還有一說是得名自船王蔡亞龍的「源順號」船運公司。

由於直落亞逸街是新加坡多個華人社群的發源地,可以說,如果沒有直落亞逸街,就沒有今天的新加坡華人社會。

歐洲海事大國爭霸

科技改變格局,也改變命運。

在工業革命之前,農業文明是主流,人們生活靠的是平原,是種植,是畜牧,不是海島,也不是海洋。甚至,人們有點抗拒海洋,所以才有了「片板不許下海,寸貨不許下番」。

因此,大多數古代城市都在有河流的平原,比如洛陽、開封、長安。濱海城市不多,發展也不如平原城市。

在那個遙遠的陸地文明時代,上海只是個小小的縣,深圳和新加坡是根本沒人感興趣的漁村。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帶來科技發展,如果不是海洋文明的出現,就不會發展出今天的上海、深圳、新加坡。

人類發明了蒸汽機之後,機動船取代了帆船,人類的活動範圍一下子擴大了很多,世界觀也發生了改變。人類不再滿足於陸地領土的擴張,而是把目光投向風帆年代不能企及的範圍,進一步爭奪海洋資源和海上霸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七世紀以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陸續來到東南亞,收購香料,爭奪海上貿易航線的控制權,並且建立殖民地。

英國人買下了新加坡

當時東印度群島(今印度尼西亞)是荷蘭殖民地,荷蘭控制了海峽諸島,推行商業壟斷政策。英國為了跟荷蘭在東南亞抗衡,保障英國貿易利益,派遣萊佛士到馬六甲海峽東面尋找合適的前哨基地。後來萊佛士找到了馬來亞半島南端的新加坡。

1819年,萊佛士從蘇丹和天猛公手中買下新加坡,建立自由貿易港,經營四條主要貿易航線:一、往返中國的廣東、福建,占18%上下;二、往返東南亞,主要是東印度群島,占45%上下;三、往返歐洲,占23%上下;四、印度,占12%上下,其餘為其他地區。

(萊佛士與蘇丹、天猛公簽訂協議。圖源:Roots)

大量華工紛紛南下

在建立自由港的五年之後,1824年,英國與蘇丹、天猛公簽訂條約,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此時,西方殖民者在東南亞迫切需要廉價勞動力,從事錫礦的開採、橡膠園的開闢、菸草的種植、香料的栽培,還有城市、碼頭、港口、道路的大量建設。

(1880年代聚賭的華工。圖源:NAS)

而此時的中國,正值道光年間,出現了長達30年的經濟大蕭條,白銀價格飆升,用白銀交稅的百姓負擔年年激增,民間商貿受到巨大衝擊,「富商大賈,倒罷一空,凡百貿易,十減五六」,政府稅收銳減,各級官府大面積虧空。加上天災頻仍,例如1823年的九省發大水,災情嚴重,加劇了民生的困苦,民不聊生。

新加坡開埠後,萊佛士採取發展商業與貿易的政策,新加坡發展甚快,吸引了大批中國移民湧入。當時,他們坐著帆船,從中國東南沿海如廈門出洋,到了新加坡之後,就是在「直落亞逸」登岸。

早已消失的海灣

在這幅老照片中,可以清晰見到直落亞逸街本來是靠著海岸,實際上,「直落亞逸」是馬來語Telok Ayer的閩南語音譯,原意為海灣,「直落亞逸街」就是「海灣街」。

早年的直落亞逸灣,現在早已成了高樓林立的中央商業區和金融街。海灣早已不復存在。

早在殖民地時代,政府就開始填海。第一階段填海工程,是推平了直落亞逸街西邊三座山丘,填平了直落亞逸灣,才有了今天的羅敏申路、珊頓道等馬路和地塊。

(圖源:許振義)

獨立之後,新加坡繼續填海造地,目前有高達24%的國土是通過填海而成,而且,還要在東海岸繼續填海,計劃在幾十年後,造出比濱海灣兩倍的土地。

參考閱讀:新加坡又要長大了!東海岸變「長島」面積超濱海灣兩倍

三座墳場與中峇魯

有生必有死。早年南下移民在新加坡過世之後,只能就地安葬。於是,在直落亞逸街和牛車水周圍就出現了義山,也就是墳冢,包括粵語和客語的兩屬方言社群的墳場——青山亭、綠野亭;潮汕語社群的義山——泰山亭;閩南人的義山——恆山亭。

此外還有碧山亭、麟山亭、四角亭、王氏太原山、快樂山、武林山等等。

實際上,現在我們所熟悉的Tiong Bahru 中峇魯住宅區,原本也是墳山。

恆山亭是老墳場,因此有人把它稱為Tiong Lama,「Tiong」是閩南語「冢」;「Lama」是馬來語,「老」的意思。

由於恆山亭土地不夠用了,於是在西邊開闢了個新墳場,就稱為Tiong Bahru,「bahru」是馬來語,「新」,就像馬來西亞柔佛新山,就叫「Johor Bahru」。後來,不管是恆山亭或中峇魯,全都遷墳,蓋起了中央醫院和,這是題外話。

2017年10月9日,由於新加坡中央醫院擴建,需要對恆山亭遺留的最後一座古墓進行起墳遷移。墓主為福建商人邱院,卒於1842年。1840年天福宮建成,邱院是重要捐贈人之一。他的墓,很可能是新加坡發現的最早的華人墳墓。

(圖源:許振義)

(圖源:許振義)

失而復得的「雙胞胎」楹聯

言歸正傳,我們來說說直落亞逸街。在直落亞逸街的附近的,就是青山亭、恆山亭、綠野亭三座墳場。

每一座墳場,都有自己的管理機構。創立恆山亭的是薛佛記,新加坡開埠後不久他就從馬六甲南下發展,史學界公認為新加坡閩幫的開山鼻祖。

(恆山亭山門。圖源:新加坡福建會館)

新加坡於1819年開埠,而專門辦理新加坡的漳泉人氏及船員等喪葬祭奠事宜的恆山亭,則不晚於1828年前就已存在。

恆山亭供奉福德正神,俗稱大伯公,是海外華人特別是東南亞一帶華社奉祀的主要神明之一,是海外華人的在地保護神。大伯公廟正式名稱應為「福德祠」,福德正神是海外華人的精神和道德支柱,象徵著公義、公道、公理,是保護平民百姓的正能量。善信也會向大伯公祈求平安、財富、健康以及諸事順利等。

參考閱讀:200多年新加坡國寶級文物,失蹤多年後遠渡重洋終於回歸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