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育有多個年幼孩子的家庭而言,住房、教育及日常開銷是一大負擔,他們希望政府能在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提供更多針對大家庭的援助。
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去年的國慶群眾大會說,政府將推出新計劃,協助想要生育第三胎的夫妻,同時為已有三個或以上年幼孩子的家長提供更多援助。政府將在來臨的財政預算案公布詳情。
42歲的美容師蔡慧螢和丈夫育有四個兒子,分別是20歲的信凱、16歲的樂凱、9歲的言凱和7歲的恩凱。當初夫妻倆本想追生一個女兒,沒想到最後迎來四個兒子。如今,這一家六口面臨著沉重的經濟壓力,每月80%的收入都花在生活費和孩子的教育費上。蔡慧螢希望新財案,能為像她們這樣的大家庭更多援助。
「在新加坡養四個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學費、補習費、興趣班費用加起來,每個月就要$2800左右。」
蔡慧螢說,儘管丈夫是一名烘培師,自己從事美容行業,但兩人薪水相加仍難以負擔日益增長的開銷。
教育支出:從小學到理工學院
四個孩子各自處於不同的學習階段,教育費用成了家庭支出的最大部分。
蔡慧螢分享,小兒子恩凱小學一年級,為了讓他打好基礎並保持競爭力,蔡慧螢安排了鋼琴課、華文和英文補習以及珠算班,每月花費約700元,外加50元到100元零用錢。
「現在的孩子不會幾樣才藝如音樂或運動,怎麼能脫穎而出?更何況除了看成績,一些好學校會看學生是否有這些附加的才藝來錄取學生。我希望孩子念上好學校,一來環境好,同學品學兼優也能啟發他向上。」
而老三言凱則念小學四年級,蔡慧螢說,他的補習科目涵蓋英文、數學、科學和華文。此外,他還參加地板鉤球(floorball)訓練,每月費用高達1200元,外加50元到100元零用錢。
剛考完O水準的老二樂凱則在學鋼琴,由於他念的課程已經是高級別,單堂課100元,一個月就要400元,外加50元到100元零用錢。
在念理工學院三年級的老大信凱,目前正在完成最後一年的課程,每學期學費超過2000元。雖然他已經開始兼職賺取零用錢,但未來若要升大學,學費將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因此,蔡慧螢認為如果政府能給予課外活動如課外課程和補習等補貼能大大減輕負擔。
房屋補貼需求
蔡慧螢說:「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後肯定需要更大的房子,但房價很高,我們也不確定能否獲得更多補貼。」
蔡慧螢坦言,政府的住房政策對多子女家庭至關重要,尤其是組屋補貼和貸款限制。
此外,她也提到鄰里購物禮券以一個家庭來分派不夠理想,應該按家庭有多少成員分派所需金額更好。「我們家六個人對比一家三口拿一樣金額的購物禮券根本不夠用。」
展望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她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針對大家庭的支持,例如提升兒童教育補助、增加補習和興趣班津貼,以及提供額外的房屋補貼,以減輕大戶家庭的經濟壓力。
「我們並不後悔生四個孩子,他們是我們的驕傲,只是希望未來政府可以給予更多幫助,讓多子女家庭的負擔沒那麼重。」
另一大家庭盼有更多住房補貼 望升級更大單位
36歲的公務員王女士與丈夫陳偉松育有三個兒子——15歲的陳政廷、5歲的陳鋆瑞和4歲的陳治齊。
目前,王女士一家居住在四房式組屋,但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空間,現有房子已經略顯侷促。
她說:「未來孩子大了,需要自己的房間,我們遲早要換房。但現在房價高,我們負擔不來。」
她希望政府能針對有多個孩子的家庭,提供房屋升級補貼,讓他們能負擔較大的單位。
教育開銷高昂 補貼可減輕負擔
除了住房,教育支出也是大家庭的一大負擔。
王女士透露,孩子們的補習費每月超過500元,涵蓋英文、數學和華文等科目。
她表示:「補習有幫助,成績的確會比較好,但沒有補習的話,孩子可能會跟不上。」
王女士與丈夫皆為雙薪上班族,每月將近70%的薪水都用在孩子和家庭生活開支。
她原本計劃讓兩名年幼的孩子參加華語演講與戲劇班,但即便有津貼,學費仍需100多元,讓他們不得不暫時放棄。
她希望政府能增加教育補貼,尤其是針對課外課程的資助,讓家長能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學習機會。
此外,他們還需支付幫傭薪資,每月700元,這進一步增加了經濟負擔。
她坦言:「政府已有補助,但如果能針對大家庭進一步增加補貼,負擔會減輕許多。」
王女士希望,財政預算案能更多關注像她這樣的大家庭,讓他們在住房、教育和生活費上獲得更大支持,使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