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在新加坡上幼兒園
父母最怕接到學校信件通知
上面寫著「HMF」
一個孩子得了,可能全班都要中招
最近就有好幾個家長
跟本龍反應問題
疑似全島手足口大爆發!

火龍妹去查了一下
新加坡衛生部的網站
最近還真是「手足口大爆發」
根據衛生部的每周數據
手足口症病例連續兩周攀升
上個星期每天平均
有130起新病例
日病例達到今年來最高

(圖源:8頻道)
紅色線是2019年過去20周的病例
藍色線是2018年同期20周的病例
可以看出今年手足口病例
數量整體已經下降了不少
但是最近又有爆發的趨勢
手足口是幾乎每個家長
都特別熟悉的
可以說是新加坡的常見病之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
引起的傳染病
5歲以下兒童是高發人群
多數能在一周左右自愈
但是手足口並有極強的傳染性
呼吸道和胃腸道均能傳播
簡單說就是患兒的鼻涕、痰液、
唾液以及糞便都具有傳染性
與生病的孩子近距離接觸就可造成感染
傳染期可持續數周
且在感染者發病後一周內
的傳染性最強的!

往往是幼兒園裡只要發現1例
沒有及時隔離處理的話
那麼接下來所有的孩子
都很容易「中招「
所以新加坡的幼兒園、室內遊樂場
進門前都要檢查孩子的體溫
查看手掌和嘴巴
其實就是為了防止
得了手足口的孩子進入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
應該把患病孩子隔離在家
或者不要帶去人多的地方
就在不久前新加坡
有位媽媽就被網友」炮轟「
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
曬出孩子在愉快開心地盪鞦韆
照片里可以看到還有別的孩子在

大家放大這張照片可以明顯發現
孩子的身上有很明顯的
手足口症狀
這張照片被流傳到家長群
大家都炸鍋了
紛紛表示最討厭的就是
」這種不負責任的家長「

新加坡幼兒園如何應對?
新加坡的幼兒園對
手足口的監管還挺嚴格的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的第一步
就是進行例行的檢查
先是用額頭式的體溫計
給孩子測量體溫
然後是檢查孩子的小手小腳
還有口腔的內部
確保孩子沒有手足口
這一切的操作
老師都會戴上衛生手套

檢查過後就給孩子消毒
用免洗式的消毒液
給孩子洗洗小手
新加坡衛生部還出台了嚴格的條例
規定凡在15天內發現13例
手足口病病例或病例數量
或者達到人數18%的託兒所必須關閉
最近的就有兩家託兒所
被列為「手足口症傳播群」

其中一家是位於南大校園內
出現超過20起手足口症病例
在關閉整體清潔消毒之後
託兒所增派了清潔工人
每天為玩具消毒
一位家長反應說
「家長也不能夠進去,裡面衛生做得挺好的,然後孩子吃飯之前洗手這些東西,然後報到的時候,老師每次都戴著手套幫孩子檢查,因為她接觸他的手來檢查,然後,每個孩子都把手套換了。」
所以換個角度想
幼兒園有了手足口病例後
會引起大家對衛生格外注意
再爆發的幾率就小了
被列入衛生部手足口症傳播群
名單的另一家託兒所在楊厝港
那家出現超過10起手足口症病例
這兩個區域的孩子和家長
要格外小心!

(圖源:早報)
醫生表示:
「少部分手足口症也是能導致生命危險,當有新的手足口病毒的產生,或者舊的手足口病毒的變異,這都會導致新一波疫情的產生,而任何一種新的疫情都可能是更嚴重的。」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發燒、
生口瘡、手掌、腳底或屁股
長出紅疹或是水皰
要馬上帶他們去看醫生
千萬不要讓受感染的孩子去學校
或者其他人群密集的場所
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
把病毒擴散開來
這既是對別人孩子負責
也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

如何照料患病的兒童?
這個問題是母嬰群裡面
家長問得最多的一個
其實手足口症並
沒有針對的治療方法
醫生開的藥往往是退燒藥
以及緩解疼痛的止痛藥
以下的病狀通常
會在一周內自行消退
「發燒、長口瘡,手掌、手肘、膝蓋、臀部或腳板出現水皰或類似水皰的皮疹現象,偶有流鼻涕、噁心、嘔吐或腹瀉。」

但是當孩子出現下列症狀時
須要帶往兒童緊急部門:
進食不良或持續嘔吐
濕尿布或排尿量減少
感到睏倦、昏睡或煩躁
頭痛、頸項僵硬或背痛
呼吸困難。
臉部看起來蒼白或發紫
當孩子長口瘡時
可能會拒絕吃飯和喝水
醫生建議家長每半小時
給孩子提供10到30毫升的水
以免體內缺水
吃軟的食物和流食
也能幫助緩解進食所引起的疼痛

一般來說熱的食物和飲料
會讓口內的傷口更加疼痛
建議食用常溫食物
以及喝冰的飲品
患手足口症的人
在患病第一周的傳染性最強
建議讓孩子待在家中
至少直到所有的水皰都變干

另外要及時回去看醫生
一般來說,剛得手足口的時候
需要看一次醫生
如果逐漸好轉
一周後還需要複診
有了醫生開的"痊癒證明"
孩子就可以回去上學了~
如何預防手足口?
最後附上預防方法
關鍵是養成良好的
手部衛生習慣
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準備食物前,以及接觸孩子或處理其尿片後,都要洗手。
避免其他孩童接觸到受感染的孩子或成人的個人用品,如玩具、書籍、用具、毛巾以及牙刷。
建議避免親密接觸,如接吻與擁抱。
宜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任何骯髒的表面和受到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玩具),再用消毒劑消毒。
若孩子有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狀,建議在近距離接觸如少過三英尺時,戴上醫療用口罩。
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症並不會通過寵物或其他動物而受感染或是傳播。

(部分文字來源:衛生部)
以上就是火龍妹
為大家整理的「手足口」信息
祝各位小朋友都健健康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