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流傳的「今年將有3500名外籍富豪將入籍新加坡」的消息嗎?對於大家來說,可能只是看個熱鬧,但對於新加坡當局來說,這則消息卻是在否定新加坡的公民審批公正,將財富視為新加坡審批公民的快捷通道!
之前新加坡內政部發表了《關於新加坡公民身份的聲明》,否定這一謠言的同時,重複強調新加坡對公民審批的公正嚴明。5月8日,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再次強調:申請者的財富或凈值不是評估他們能否獲得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主要標準。

新加坡內政部長
有錢不代表一定能拿下公民身份
5月8日,新加坡前進黨議員梁文輝在國會上詢問內政部長尚穆根,自2000年以來,新加坡批准了多少名擁有至少5000萬美元的高凈值人士以及家屬的公民權申請?
內政部長尚穆根辯駁稱:移民與關卡局沒有收集新加坡公民權申請者的財富或凈值相關資料,因為這不是評估申請者是否獲得公民權的主要標準。
尚穆根重提「新加坡今年約3500名高凈值人士成為公民」一事,他表示:南非的那名研究員,曾致函內政部,稱媒體為錯誤報道。他在受訪時並未提及新加坡公民權。
他所預估的3500名高凈值人士,其中大多數可能是外派和為工作而遷徙到新加坡的外籍人員,不是申請並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士。

公民申請條件
這6大因素是評估標準
此外,內政部長尚穆根重申,高凈值人士並不代表直接能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當局評估公民申請時,會考量一系列因素:
1. 申請者是否為新加坡作出貢獻;
2. 申請者或他的企業為新加坡創造的工作機會;
3. 申請者掌握的特殊技能或教育程度;
4. 申請者在新加坡是否有家人;
5. 申請者是否融入新加坡;
6. 申請者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決心。
但尚穆根同時也表示,對於不同的申請者,其評估標準不同。比如新加坡公民的配偶,和旅居新加坡創造工作機會的人,其評估標準不一致。

新加坡其他部長
也曾透露公民審批條件
現任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部長也曾透露,新加坡在審核公民和永久居民權時,會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申請者與新加坡的聯繫、經濟貢獻、學歷、家庭結構、年齡,以及他們在新加坡生活了多久。這是為確保新移民能融入本地社會,並為新加坡做貢獻。

新加坡反對黨領袖畢丹星,也曾透露新加坡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新移民:
1. 真正了解新加坡,高度接納新加坡生活方式的人;
2. 真正想要在新加坡生活的人;
3. 已經在新加坡以永久居民(PR)生活了一段時間,證明自己已經融入新加坡的人。
相對的,新加坡拒絕這些新移民:
1. 只看重新加坡護照的強大與便利;
2. 看重新加坡擁有的安全穩定的環境;
3. 貪圖新加坡有利於他們的資產和財富;
4. 兒子不參加國民服役;
5. 將入籍新加坡作為移民其他國家作為跳板。
作為新加坡內政部代表的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同樣表示,新加坡在篩選新移民時,看重以下2個方面:
1. 主要看申請者與新加坡社會的融合度。例如:在新加坡有沒有親屬、居住時長、是否就讀新加坡學校、是否完成國民服役。
2. 其次看個別申請者的經濟貢獻、年齡和學歷。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新加坡的外來人口流失嚴重,僅2021年就流失了約23萬人,直到2022年5月新加坡逐步放開邊境管制,同時積極推廣人才引入政策,進入「搶人模式」,才使得人口止跌回升,2023將會是新加坡移民申請的黃金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