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麥士威路45號市建局中心東翼的中央公積金服務中心(CPF Maxwell Service Centre)。(聯合早報)
作者
陳小明
我在1月28日寫了《好心被雷劈 政府該反省了》,批評政府靜悄悄把領取最低存款的歲數,從65歲增加到70歲的做法,但是也認為這是因為政府出於好心,希望會員能賺取更多的入息。一些網民不以為然,不贊同政府的做法存有好心。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這一點多爭議無謂。
現在由議長陳川仁領頭、以人民行動黨名義組織的委員會,建議停止歧視年長公積金會員的做法,不再削減55歲公積金會員的僱主繳交額,或許能夠反映我判斷政府挪後領取公積金最低存款年齡是出於好心,有一定的道理。

擔任小組主席的國會議長陳川仁(左三)昨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建議書內容,出席的還有小組副主席郭獻川(左二)、前政務部長符喜泉(左一)、議員祖安清心(右二)以及前議員張泰澄(右一)。(海峽時報)
報道說,委員會建議的理由,是新加坡人的平均壽命增加,而且家庭人數減少,意味著能夠依賴家人養老的可能性也削弱,所以必須更加自食其力。
按照目前的制度,年齡55歲或以下的公積金會員,僱主繳交額是37%,會員個人繳交額是17%。55歲之後的會員卻要削減繳交額,55歲到60歲,僱主繳交額是26%,會員個人繳交額是13%;60歲到65歲,僱主繳交額是16.5%,會員個人繳交額是9%;超過65歲的會員,僱主繳交額是12.5%,會員個人繳交額是7.5%。換句話說,年齡越高,越需要用錢養老的時候,公積金繳交額卻越少。對於人口老化、可依賴的家庭成員減少的新加坡人,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安排。

按目前的公積金制度,55歲之後的會員,僱主和個人的公積金交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削減。(海峽時報)
同時,年長員工儘管精力不如年輕人,可是工作經驗和態度(如果態度不好,也不可能工作那麼多年;特別是現在的年輕員工更傾向於跳槽,年長且忠心的員工就更加可貴了)卻可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此制度性的歧視,在情在理都說不過去。
根據過去的經驗,如果政府不打算落實某項政策,就不會用這麼高規格的委員會來放出政策風向球。用行動黨的名義提出這個建議,也不難嗅到選舉的味道。很多人預測,今年很可能會舉行大選,讓第四代接班。陳川仁是第四代一員,更加凸顯了選舉的用意。
用黨的名義做,當然有選舉的私心在,可是政策本身的合理性,還是應當肯定和支持的。就不知道喜歡批評的網民,這回又有什麼指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