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頻頻被同學霸凌,新加坡一名馬來族的小五女生不堪遭辱罵,甚至得躲進廁所吃午餐。
該名女生的姐姐在Twitter揭發事件後,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昨晚深夜發布貼文譴責霸凌事件,並強調「霸凌行為不能被容忍」!
霸凌事件引發軒然大波,部長發聲譴責
這名被霸凌的女生就讀於新加坡彌陀學校(Mee Toh School),3月6日一名自稱是女生姐姐的Twitter用戶@4YSLZ發文表示妹妹在學校被霸凌,同學向她丟了幾張紙,上面寫著她是「笨蛋」「醜八怪」等字眼:
那一天是她的生日,而她的其中一位同學卻把紙扔到她的臉上作為『生日禮物』,我的心都碎了。
女生姐姐稱妹妹經常被同學欺凌,有時回家校服被人用筆塗鴉,同時也遭到了網絡霸凌,而妹妹為了避開霸凌者,休息時間得躲進廁所,一邊哭泣一邊午餐。由於學校里只有幾位馬來族學生,因此妹妹成為了種族歧視言論的目標:
妹妹這些年來遭受的種族歧視字眼,讓她感到十分厭倦。
經受害人姐姐揭發此事後,在新加坡社交媒體引發軒然大波,甚至驚動了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他在10日深夜發布貼文譴責霸凌事件,並強調「霸凌行為不能被容忍」!

截圖自王乙康Facebook
這是霸凌行為,絕對不能被容忍,特別是在學校。這種行為也違反了我們社會的最基本的價值觀。
王乙康表示,不管學生是否是因頑皮對女生霸凌,或他們如今只是小五學生,關鍵是女生感到自己被種族歧視,因此這樣的行為「更無法被接受」。王乙康說,學校會確保肇事的學生明白自己行為的嚴重性,下來也會對他們採取適當的紀律處分:
善心、尊重他人,以及維持多元種族社會凝聚力等價值觀,必須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從小對學生灌輸。
李顯龍總理的夫人何晶也在Facebook上發聲,對王乙康的態度表示贊同!

截圖自何晶Facebook
校方:已對參與霸凌學生進行輔導與懲罰
根據最新消息,彌陀學校已對參與霸凌的學生進行輔導並給予相應的懲罰。彌陀學校校長陳姍姍表示除了一名請病假的學生外,所有參與霸凌的小五學生都對自己不友善的行為感到後悔,並已向受害人道歉:
校方接獲通知後,就展開調查,並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以決定採取紀律行動。這些學生的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違反了校方倡導的價值觀。
此外校方也已同參與霸凌的學生的家長聯繫,家長們都理解孩子行為的嚴重性。校方將同家長合作,確保孩子們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校方也與受害人的母親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並向她保證學校非常認真看待這起事件。
校園霸凌事件國內外不斷發生
令人痛惜的是,在如今全社會逐漸高聲呼籲關注校園霸凌的情況下,霸凌事件仍然不分時間、國家,在不斷發生。在這些未成年受害者中,大部分孩子沒有及時得到幫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包括:
因為害怕不敢告訴家長和老師求助,甚至是因為害怕就算說出來也不會有人幫忙,只能忍受著凌辱虐待,對他們的身體、心理都造成了極大地傷害!
出現校園霸凌的原因
日本心理學界重磅級人物、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其著作《孩子與惡》中是這樣描述校園霸凌的:
孩子有關『惡的體驗』學習嚴重不足,無法從其他手足或同學間了解該有的限度,大人監視的目光須臾不離,很多孩子被當成所謂的好孩子來養育,被遷入固定的規格里。
面對內心不斷湧出的力量無法分辨,孩子便失去分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這種事,停不下來。

因此,校園霸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孩子不理解什麼是「惡」。校園霸凌其實有兩種類型,分別是「身體傷害型」和「精神侮辱型」。
「身體傷害型」大多以暴力的形式出現,危害顯而易見,也很容易被家長們發現。
「精神侮辱型」這種隱性霸凌經常被家長、老師忽略,然而這種形式的霸凌緩慢而強烈,危害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
孩子被校園霸凌的信號
據一項針對多國校園的調查統計,87%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同學的暴力行為,因此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變化,預防校園霸凌的發生。
不願意上學: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想要逃學,排除孩子真的厭學的情況下,家長一定要注意,是否自己的孩子正在校園內被欺凌。
個人物品丟失或損壞:如果孩子的鞋子、衣服、文具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破損,家長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多耐心詢問孩子,是否存在校園欺凌。
身體傷痕:如果孩子的身體表面,無故出現淤青、抓傷等人為傷痕,極有可能遭遇了暴力。
情緒低落且伴有失眠:孩子回到家之後,如果出現情緒低落甚至伴有失眠、噩夢的現象發生,多半是在校園遭到了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
上廁所習慣改變:如果孩子突然變得一定要回家上廁所,極有可能學校廁所已成為暴力者的主場。
自殘:如果孩子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自殘甚至自殺,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稍一不留神,孩子就可能真的沒了。
如何幫助你的孩子面對霸凌
作為家長和老師,在發現孩子的異樣,並得知他們被欺負後,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面對霸凌,克服這道坎呢?來看看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新加坡老師是如何處理校園暴力問題的:
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是一段極其傷害心理健康的痛苦旅程。作為父母,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可以確保你的孩子克服這個困難階段。
每當這名老師被指派處理一起欺凌事件時,她通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欺凌者坐下來,講述「兩個蘋果的故事」:
老師站在教室前面,手裡各拿一個蘋果,兩個一模一樣。她不斷地從高處扔下一個,同時緊緊抓住另一個。過了一會兒,她問學生,這兩個蘋果是否有所改變?
因為第一眼看上去沒有明顯的區別,他們回答說兩個蘋果看起來和以前完全一樣。
但是,當老師拿起一把刀,把兩個蘋果都切開時,掉在地上好幾次的那個蘋果露出了已經被摔爛的果肉,而另一個蘋果卻完好無損。
欺凌的真實情況是,儘管受害者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他們內心可能遭受了巨大的創傷: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教育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得當的言行會對別人的生活產生多麼嚴重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一系列的傷害性行為中,父母和老師是有能力調整他們對孩子的幫助和支持的態度,並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的。

而這關鍵的一步是找出孩子被別人的言語和行為所受困擾影響的跡象。當因為身體暴力而出現瘀傷和腫塊時,這更容易被發現可能出了什麼問題,而當暴力是語言或社交性質時,就更難察覺了。
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信號是孩子的性格或行為舉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通常發生在很短的時間內,而且沒有明顯的原因。
父母注意到孩子行為上的極端變化是絕對關鍵的!
當一個通常快樂的孩子突然變得安靜下來,或者相反,這通常是一個信號,表明可能有一個更大的潛在問題,所以父母需要觀察。
+
首先,要從孩子那裡清楚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保持冷靜,並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這是絕對必要的。
接下來,將這件事情告訴學校。這將使學校對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並能快速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隨後,家長和老師儘快進行見面討論,以便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防止更多壞事情的發生。
學生、學校和家長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網絡,對防止校園霸凌和其他形式的傷害行為極為重要。
記住,要向孩子傳達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你並不孤單,無論在學校還是家裡都有一個強大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