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冠肺炎「無頭案」告破,美國6周前已開始傳播...
新加坡昨天(2日)晚上發布消息,當天新增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08例,新增2例都與此前確診的病例有關聯。
截至2日中午12點,新加坡已經對此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採取隔離措施,其中2805人完成隔離。
2日,新加坡新增4名治癒出院患者,出院人數達到78人,另有6例危重。
值得反覆提的追蹤手段,不僅破了先前的「無頭案」,現在更成了全球的典範...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之前兩組病例都發生在一個教堂里,新加坡衛生部已查明源發病例,一名28歲男子於1月29日發病。但他們無法確定他是如何感染的。
而另一組病例發生於1月19日一次小型教會活動,一對來自武漢的夫婦被認為是這起傳播中的「零號病人」。
但如何建立起這兩組病例之間的關聯?
新加坡衛生部發現了唯一可能的聯繫:1月25日武漢夫婦與28歲的男子同時在教堂參加過新加坡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
這對夫婦在1月25日前後出現症狀並就醫,但由於症狀輕微,他們沒有被診斷為新冠肺炎患者。
在發現潛在聯繫後,調查人員於2月18日將這對夫婦送往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進行檢測。由於他們已經康復一段時間了,專家認為他們的身體可能已經自行清除了病毒,用核酸PCR檢測難以確認。

(圖:來源自網絡)
於是新加坡相關部門對武漢的夫婦進行了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和抗體測試。令人意外的結果出現了,丈夫的PCR檢測結果呈陽性,妻子的PCR檢測呈陰性,但幾天後公布的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這對夫婦的抗體都為陽性。
目前在全球,新冠病毒檢測都普遍使用核酸PCR檢測的方法搜尋病毒的蹤跡。但它們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只有當病毒仍然存在時,才會給出陽性結果。這些測試無法識別那些經歷過感染,但康復並清除了體內病毒的人。
而隨著病人發病時間的推移並逐漸治癒,核酸檢測的陽性率也會降低;但抗體在發病後仍會在體內持續一段時間,即便體內病毒已清除,患者已被治癒。
這給了科學家啟發,使用抗體檢測能夠讓一些通過核酸檢測被排除在新冠肺炎感染之外的「高度疑似病例」現「原形」。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病毒學家安德森(Danielle Anderson)在當地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稱:「我們相信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在病毒溯源的情況下,使用這些特殊的測試試劑來追蹤接觸者。」

(圖:來源自網絡)
除了新加坡的好消息,美國又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近日,美國一位研究新冠病毒基因的科學家得出了一項驚人的發現:
該病毒恐怕已經在美國傳播六周了!

(圖:來源自網絡)
當地時間2月29日,隨著官方消息宣布美國本土首例死亡病例、華盛頓州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死亡,在美國西海岸社區引起民眾關切和部分慌亂,多地居民開始排隊搶購物資。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美國首例社區傳播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當地時間3月1日,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稱,該州金郡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成為全美國第二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衛生官員稱,該逝者與全美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在同一家醫院去世,另有三名確診患者病情嚴重。
據環球時報,這位科學家名叫Trevor Bedford,是美國華盛頓州大學流行病學部的一位副教授。他曾因為參與分析過1月19日美國出現的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毒樣本基因,而被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過。

(圖:來源自網絡)
當地時間3月1日中午,Trevor Bedford在他的個人社交帳號上公布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他表示,他通過對美國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Snohomish County)一位2月29日新確診患者的病例進行分析,發現這名北京時間2月29日被確診的年輕病患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很可能是從1月19日美國首個確診病例所感染的病毒那裡,進化而來的。
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此前發布的一篇論文,1月19日被確診的美國本土首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在發病前曾有過武漢旅行史。並且,他在從武漢回到美國後,也居住在「2月29日出現了新確診病例」的斯諾霍米什縣。



(圖:來源自網絡)
因此,Trevor Bedford表示,他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新冠病毒早在1月19日時,就已經在美國當地的社區里傳播開來了,這種傳播恐怕已經發生了6周之久。
同時,Trevor Bedford還指出:「我相信我們已經正在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在華盛頓州暴發的情況了,但由於之前病毒的檢測標準太窄,只會檢測直接去過中國的人,所以才一直沒被發現。」
此外,Trevor Bedford也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即1月19日美國首個確診病例的病毒在基因上與2月29日新確診病例的病毒相似,或許只是一種「巧合」,但他表示這種「巧合」的出現「不太可能」。
此外,當地時間2月29日,官方消息宣布美國本土首例死亡病例、華盛頓州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死亡。
衛生官員傑弗里·杜欽(Jeffrey Duchin)博士表示,50多歲的死者患有基礎疾病,沒有旅行史、也沒有接觸其他感染者,她一開始就不在美國疾控中心制定的檢測標準範圍之內。
此前,加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在首次出現未知來源病例以後,更新了檢測指南,擴大了檢測範圍。一些之前不符合CDC制定的測試標準未進行檢測的人員被重新納入檢測範疇。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博士說,表明該死者是通過社區傳播而感染的。
2月29日,從西雅圖到北加州舊金山灣區,南加州洛杉磯地區,超市人流明顯增多,部分超市手紙、礦泉水和麵條大米等食品銷量達到近期最高,不少貨架被買空。

(圖:來源自網絡)
在舊金山灣區福斯特城的大型超市Costco,停車場人滿為患、推車短缺,結帳的長龍擺到了中部貨架之間,「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來買東西!」超市工作人員表示,其實目前超市備貨充足。
2月25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發布會上確認首例感染路徑不明的患者,承認疫情在美國本土進入社區傳播階段。之後的24小時內,美國部分醫用口罩的網購價一度飆升至兩倍,引發搶購潮。美衛生部長阿扎爾承認國內口罩不足後,各地出現搶購。
美國副總統彭斯也曾公開呼籲普通民眾不用戴口罩,希望將口罩留給病人和醫護人員。
在夏威夷,有居民開始囤積生活物資。28日,62歲的杜安尼·塔諾耶前往火奴魯魯一家開市客(Costco)超市,現場排起了至少200人的長隊。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然堅持淡化疫情。在2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鄭重請求媒體和政界人士不要圍繞疫情製造恐慌。
一向對媒體呼來喝去的特朗普,使用「請求」一詞並不常見。
特朗普放低身段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美國在面對嚴峻疫情的準備不足,令民眾擔憂。
特朗普在發布會上提到疫苗研發進展和口罩問題,稱疫苗「有很好的初始反饋」。
但在2月26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坦承,不能保證人人打得起,「我們無法控制疫苗價格,因為需要私營機構的投資。」
口罩供應也成問題。阿扎預估美國N95醫用口罩的缺口高達2.7億個。
連續出現不明來源患者,讓專家和民眾恐慌,因為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已經進入社區傳播階段。
華盛頓州一家名為柯克蘭療養中心的養老院,主要收治老年人。在出現兩例確診患者後,美國疾控中心對院內人員進行了初步調查,發現有27位老年人,以及25位工作人員(含醫護)出現症狀,總計52人。
美國疾控中心認定這裡疑似出現疫情爆發,已將養老院封鎖。目前華盛頓州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華盛頓州疾控中心官員杜欽強調,如果疫情真的已經爆發,讓人很擔心,因為這裡有很多老年人。
受命統領美國本土防疫工作的副總統彭斯,上任「頭把火」就是要求專家統一口徑。
但是,在CNN3月1日播出的節目中,他首次承認:雖然大多數美國人面臨新冠肺炎的風險低,但未來可能即將出現更多死亡病例。
當地時間2月29日,被特朗普任命全權負責美國本土防疫工作的美國副總統彭斯接受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在1日播出的節目中,他表示雖然大多數美國人面臨新冠肺炎的風險低,但可能即將出現更多死亡病例。
「但對於有其他併發症、可能導致最壞結果的人來說,我們會有更多。我們會有更多遺憾的消息。但美國人民應該知道,(病毒)對普通美國人的風險很低。」
被問到是否會有更多美國人死於新冠肺炎,彭斯回答:「我們知道會有更多(死亡)病例。這是可能的。」
此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上周六表示,目前在美國至少有70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在日本「鑽石公主」號遊輪上感染的44人,3名從中國返回後發病的人和在美國本土發病的23人。
但華盛頓州的衛生官員表示,目前本地檢測能力的不足而延遲了檢測結果。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希望在本周結束之前對每個州和地方衛生部門進行冠狀病毒檢測。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宣布了一項政策,允許某些實驗室在FDA審查之前使用他們開發和檢驗過的病毒測試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