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M·L·蒙特斯克拉羅斯 鄧炳祥 梅莉·卡瓦列羅—安東尼:新加坡須靈活應對糧食安全問題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近制定了一項應對和恢復計劃,防止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病造成全球糧食出現供應告急的狀況。就糧食供應安全而言,這只是社會正走向更危險、可能更動盪時期的諸多跡象之一。就連人口眾多的中國,也在糧食政策上出現180度的大轉彎,再一次把重點放在提高國內自給率。
耐疫病供應鏈的重要性 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由於天然資源(土地)有限,新加坡不能輕易地增加國內生產,以達到糧食自給自足。如果我們了解大流行病如何影響糧食供應安全,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新加坡在糧食供應方面,會變得脆弱或欠缺保障。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一份出版物,強調了糧食供應鏈免受疫病影響的重要性。例如,大流行病導致種子和化肥等農作物所需的原料在運輸上延誤,嚴重擾亂新加坡糧食來源國季節性作物的種植。由於從種植到收割的生長期很長(約三個月),這意味著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須等上更久才能獲得米和其他谷糧的供應。
如果糧食進口商能夠使糧食來源多元化,並制訂業務連續性計劃,供應鏈就更有韌性,並能較快恢復。這類措施是糧食進口國在糧食供應中斷時期,減少風險和脆弱性所必須採取的部分耐疫病戰略。然而,多元化也帶來了挑戰。
安全與靈活性的兩難問題 雞蛋是容易受到較大影響的重要物資之一。根據新加坡食品局的數據,新加坡70%以上的雞蛋依賴進口,比米(100%進口)或蔬菜(約90%進口)還要少,但雞蛋業者仍然面臨一些獨特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該行業面臨不同形式的禽流感反覆出現,影響公眾和家禽健康的問題。還有沙門氏菌腸炎的暴發,對於像新加坡這樣普遍食用半熟雞蛋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比較獨特的食安問題。因此,海外農場在出口雞蛋到新加坡之前,須獲得新加坡食品局的認證。
不過,這又帶來了另一個挑戰。如果在目前的認證農場名單中出現禽流感,甚至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加坡將不得不迅速轉向其他農場,而這些農場仍須確保家禽健康和食品安全。此外,受禽流感影響的商家,須撲殺受影響農場的所有雞隻。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培育新的產蛋雞需要20周的時間,所以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尋找其他農場或供應商。
因此,第一個兩難,是在食品安全和轉向其他來源的靈活性和快速性之間做出選擇。這就須要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使糧食供應更具韌性。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在批准進口雞蛋供應商的優先次序名單上,設定緊急應變的條件,例如業務連續性計劃等。

供應韌性與價格兩難
之前,農糧與獸醫局(食品局的前身)曾鼓勵進口商將雞蛋來源多元化,以降低供應中斷的風險,但多元化進展緩慢。目前,食品局的資料顯示,大部分進口雞蛋來自馬來西亞,少部分來自烏克蘭、韓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和紐西蘭。
因此,自2019年4月起,食品局已強制要求進口商制訂並遵守業務連續性計劃,以提高企業的能力,並根據其「30·30願景」的目標,增加本地雞蛋生產量。另一方面,食品局也作出了應對,將食物來源從2004年的140個國家和地區,擴大到今天的17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將獲准把雞蛋入口到新加坡的國家和農場的數量增加50%。當局也成立「30x30快捷」工作小組並提供津貼,以在接下來的六至24個月內,協助業者儘快提高本地雞蛋、綠葉蔬菜和魚的國內產量。
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顯示,與馬來西亞雞蛋的進口成本(包括運費和保險費)相比,來自泰國和韓國等傳統進口國家的雞蛋成本高出12.5%至25%,而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則高出200%之多。進口商和零售商須確保消費者能夠接受這些價格差異。新加坡本地生產的雞蛋,儘管價格高於馬來西亞雞蛋的進口成本,但仍享有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鴻程供應鏈,了解更多內容
供貨穩定與市場熟悉度兩難 一些非傳統雞蛋來源國的價格,甚至足以同馬來西亞競爭。儘管距離遙遠,但從烏克蘭進口的雞蛋比馬來西亞的便宜25%。另一個潛在來源是波蘭,其出口成本與馬來西亞類似。
然而,消費者如何看待非傳統來源國的雞蛋,卻成了一個問題。儘管雞蛋價格有競爭力,但是烏克蘭、西班牙和波蘭等非傳統雞蛋來源國,對新加坡消費者來說有點陌生。雖然它們是發展完善的雞蛋生產供應國,將雞蛋銷售到食品安全要求與新加坡同樣嚴格的歐盟國家,但對質量、安全(儘管是多餘的)甚至口味方面的顧慮,可能會使新加坡消費者裹足不前。
不過,最近的經驗說明,在疫情導致雞蛋供應中斷的情況下,如果不從新的來源進口雞蛋,要確保供應無缺,可能沒有多少選擇。這還可能會導致新加坡面臨雞蛋短缺,或價格急劇上漲的風險。最近的經驗也顯示出多元化採購的重要性,不能只依賴單一供貨來源。這是否有助於消費者更重視貨源穩定的重要性,並反過來促使他們接受新的雞蛋供貨來源,仍是一個未知數。
無論如何,對新加坡消費者、企業及政府來說,接受新貨源觀念可能不再是一種選項,而是必然。畢竟,確保食品(包括雞蛋)的供應充足,一直是新加坡食品局及其前身,不管在危機或穩定時期都要面對的挑戰。每個人都可在確保新加坡的糧食安全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