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維鈞心存感激之餘,更多是對自己經濟實力失衡的自卑。一個符合中國傳統賢妻良母的角色是他心中理想的選擇。
在晚年,黃蕙蘭在自傳中寫道「他(顧維鈞)像托爾斯泰小說中的那位丈夫,把妻子當做家中一把安樂椅,當椅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時,這位托爾斯泰筆下的主角就會感到厭煩和氣憤。」

結婚36年遭丈夫捨棄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黃蕙蘭前半生順風順水,無法想像自己的晚景會是怎樣。有人問她覺得最殘酷的一句話是什麼,黃蕙蘭回答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隨著夫妻相處的時間增長,兩人的隔閡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顧維鈞和一位下屬的遺孀、名媛嚴幼韻越走越近.......

嚴幼韻出身天津名門,是中國復旦大學的第一屆女學生。畢業後嫁給顧維鈞下屬楊光泩,因此嚴幼韻曾和顧維鈞有所交集。
1942年,楊光泩擔任中華民國駐馬尼拉總領事,被日本侵略軍殺害。嚴幼韻守寡後移居紐約,自謀生路擔任聯合國相關職務。正巧當時顧維鈞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工作,故人在異國他鄉相見,兩人一來二往逐漸生出感情。

「出軌」成為了壓垮這段婚姻最後一根稻草,讓黃蕙蘭這位從小就備受寵愛,卻在丈夫面前受盡委屈的女子感到憤怒。在顧維鈞退休告別外交生活後,55歲的黃蕙蘭正式提出了離婚。
美人遲暮晚景淒涼
這時的黃蕙蘭,已經沒有了年輕美貌,身邊也沒有了圍繞的追求者,顧維鈞在離開她之後,卻依舊還有嚴幼韻陪伴身邊。
黃蕙蘭在紐約曼哈頓的高檔公寓獨居,看著曾經驕傲的一切逐漸破碎。兩個兒子先後在中年時死於遺傳急症;日本占領新馬地區,黃家爪哇的財產被人占去;母親巴黎房產被德國人據為己有;在北京的豪華公寓和房產也因歷史原因而無法追回......

黃蕙蘭與父親、兒子在新加坡家中齊聚的幸福場景成為泡影。
然而此時黃蕙蘭已年近六旬,白髮蒼蒼的她已經無力再去挽回。

1993年,在百歲壽辰的當天,這位靠著父親50萬美金遺產生活,沒有子女、傭人,只有幾隻狗相伴的傳奇女子靜靜走完了一生。
她這樣說道「我經歷過讓人艷羨的生活,也體驗到太多不幸了。在我年事已高、閱歷豐富的今天,我足以意識到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世上無人不遭受折磨,或是這方面,或是那方面,正因如此,才使我們相識、相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