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義安患有罕見的先天性手部畸形,但他不讓自己受限,除了兼顧課業和學生領袖職責,也積極參與戲劇和演講、地板鉤球、排球等學校項目。
(新加坡訊)12歲男童患上俗稱「橈拐手」的先天性手部畸形,但他仍積極面對人生,儘管握筆寫字1小時休息30秒,仍克服手麻的挑戰,完成新加坡小六會考,昨早放榜考獲12分總積分的佳績。
就讀於百惠小學的陳義安患有罕見的先天性手部畸形,俗稱橈拐手(Radial clubhand),促使雙手手腕呈現彎曲,至今每年需定期複診檢查兩次。
他受訪時透露,由於長時間握筆寫作會令他的左手發麻,因此學校在小六會考中為他申請了延長寫作時間,讓他能稍作休息,順利完成考試。
「例如一個小時的作文考試,我休息了30秒。」
每當觸及公眾的異樣目光,陳義安總會如母親教導那般,笑著大方問好,以此打消對方的好奇探究。
「我讀過力克胡哲失去四肢,娶妻生子的故事,即使受到欺負,他也沒有放棄人生,還是有人願意成為他的朋友。相比之下,我雖然遭受別人異樣的目光,但也有很多人向我伸出援手。我很少有難過的時候,因為在家有父母鼓勵,學校有老師和朋友支持,所以我不會害怕。」
陳義安不受限於手部畸形,除了兼顧課業和學生領袖職責,他也積極參與戲劇和演講、地板鉤球、排球等學校計劃。
去年,他獲頒教育儲蓄品德獎和最佳品行獎。
百惠小學高年級副主任施婉馨是陳義安的華文老師。她評價,陳義安是個獨立、勇敢又令人省心的學生。
「不但華文字寫得非常整齊,甚至抄寫筆記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他總能學以致用,從來不用我們特別照顧。他還是學校重點培養的學生領袖之一,他的樂觀開朗總能吸引並影響身邊的朋友積極向上。」
施婉馨也透露,陳義安在學吉他時,即使手指長出水泡,也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稍作休息,之後調整握法,慢慢練習彈奏。
「學地板鉤球時也一樣,他總是會依照自己的情況,調整出最合適的方法,不會被身體的局限困住。」
陳義安從三年級開始作為網絡健康大使倡導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呼籲學生警惕假新聞和網絡釣魚騙局等危害。
儘管年僅12歲,他卻非常關注網絡科技資訊,未來夢想從事網絡安全領域的工作。
「我還想幫聽力障礙者開發一種可以通譯唇語,即時呈現字幕的眼鏡,但我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做出來。
不久前,他還在全校面前發表了演說。
「這次的經歷讓我學會勇敢面對挑戰,追求夢想,不要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