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國務資政、前副總理尚達曼以70.4%的高票贏得總統選舉。

原本,不少人判斷,與2011年總統選舉一樣,本次總統選舉會變相為「代理選戰」,也就是說,選民會把它視為大選的延續或前奏,把對執政黨和反對黨的支持反映到三個候選人的得票上。
近幾個月執政黨連續出現狀況,包括交通部長涉嫌貪污被捕、議長及議員被辭職被退黨、兩名部長涉入「黑白屋」風波等。
因此,主流觀點認為,選民會通過本次選舉來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及監督;尚達曼當選雖然毫無懸念,但是,大概以10個百分點至15個百分點的優勢勝出,沒有預料到他能以這麼懸殊的絕對優勢當選,整整比「亞軍」多了四倍的得票!

我們且來分析。
先說尚達曼。他本來就是票王,從2001年至2020年的五次大選當中,他領導的團隊得票率基本都是70%以上,僅有2011年那次本次總統選舉成績說明尚達曼人望確實很高。

如果綜合曆屆總統選舉的成績來看,尚達曼本次得票率恐怕是天花板了,將來的人大概難以超越。
2011年陳慶炎當選,得票率只有35.2%,1993年王鼎昌也不過58.69%得票率。實際上,一般55%以上的得票率就算是勝得無驚無險了。

尚達曼本次得票如此之高,與兩個對手不無關係。
政治素人比較吃虧加上未婚就更吃虧
黃國松是GIC政府投資公司前首席投資官,在投資界聲望很高,但在政治上鮮為人知,等於是「政治素人」,類似在大選中的「獨立候選人」的姿態和身份。
在大選中,人們會傾向把選票投給有明顯黨派背景的候選人,獨立候選人比較吃虧,往往得票率不超過小個位數。本次選舉是總統選舉,本來就強調不能有黨派色彩,黃國松得票15.72%,應該說是很好的成績。
另一個因素是,黃國松目前單身,未婚妻則年輕很多。曾有社會賢達跟筆者說,如果黃國松當選,難道在政府場所掛他一個人的總統肖像?等一年半載之後完成婚禮,才把第一夫人的肖像也掛上去?顯然,不少人對總統未婚一事不太習慣。

(黃國松與未婚妻劉以真)
保住12.5%紅線也算一種成功
陳欽亮是職總英康前總裁。他經歷過2011年總統選舉,名氣比黃國松大很多,本次勝算不大,但一般認為至少能得20%至25%選票。

但是他只得到13.88%,比「政治素人」黃國松還低,從這個角度看,陳欽亮本次是失敗的。
不過,至少他保住了12.5%得票率的紅線,得以保住按櫃金,不像2011年得票率4.91%這麼難看,此役「一雪前恥」。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一種成功。
陳欽亮得票之所以比黃國松還低,相信有三個因素。
第一、他之前在網際網路上一些個人言論引起許多人不滿。


第二、在競選期間,他的一些言論顯示他對總統職責和權力,有一定的誤解甚至曲解,也顯示了他的一些判斷力可能不如人們預期,例如他認為國家儲備金究竟有多少,不應保密;再例如他提出「總統主動與內閣討論死刑犯特赦」,這明顯有違現行法律。
「一張選票,三個總統」
第三、許多反對黨人物為他高調站台,包括2011年總統選舉中與陳欽亮打擂台的陳清木和陳如斯,還有林鼎、吳明盛、徐順全等,引起一些選民對總統選舉「政黨化」的擔憂。

(左起:陳如斯、陳欽亮、陳清木)
按照新加坡憲法,總統應駕凌於政治之上,因此,總統不能隸屬任何政黨。如果總統候選人有這麼多政黨人士公開站台,尤其是陳欽亮在2011年總統候選人陳清木、陳如斯站台之後,甚至曾經亮出了「一張選票,三個總統?」的標語,此舉大有反效果,許多人擔憂,如果陳欽亮當選,會不會「點滴之恩,湧泉以報」?甚至,在履行總統職責時會不會「受制於恩人」?


(在這個宣傳當中,陳欽亮提出,選他當總統,就能一舉獲得三位智者的智慧和經驗,「三位智者」指的是他、陳如斯、陳清木)
兩個亮點
本次總統選舉還有兩個亮點。
第一、新加坡很多反對黨的高層都為陳欽亮站台。有意思的是,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不為任何候選人站台。
工人黨說,該黨一向反對民選總統制度。它認為,現有的民選總統候選人的資格標準對人民行動黨認可的候選人有利,而且,現有制度涉及會破壞議會民主,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僵局。
我坦言,我也十分反對民選總統制度,將來有機會寫篇文章論述。
工人黨的這一表態,有可能也是陳欽亮得票率不高的其中一個因素。
第二、儘管在以往的大選和補選當中,也曾經出現過少數種族候選人擊敗華族候選人的情況,但是,在全國性的選舉,尤其是重要崗位的選舉,少數種族候選人以如此懸殊的比例贏得選舉,在新加坡是第一次。
也許,新加坡確實慢慢「色盲」了。
這是好事,代表著這個多元種族、多元語言、多元宗教的小國開始成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