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吸引的稅收優惠
酌定優惠政策
酌情獎勵則是由相關政府機構,包括經濟發展局(EDB),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 ESG),新加坡海工和港口管理局(MPA)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管理及授予的獎勵項目。

(圖源:網絡)
該獎勵項目涉及廣泛,其中包括製造業,航運,貿易,金融服務業等多種行業,及從事政府重點扶持的經濟與科技發展領域的商業活動。
各政府委員會負責管理的酌定優惠政策通常根據協商結果及一系列投資條款和條件確定。主要有以下內容:
1、先鋒企業優惠
鼓勵公司在新加坡大規模開展理想的製造活動,從而產生有形的經濟衍生產品。
2、全球貿易商計劃
符合資格的全球現貨貿易活動(包括衍生產品)可按照5%、10%或15%的優惠稅率繳稅。
3、國際或區域總部:發展與開拓優惠
符合資格的總部管理活動和主營業務活動可按照5%、10%或15%的優惠稅率繳稅。

4、企業科研創新計劃
為支持科技研發給予現金補助;
對符合資格的人工成本和技術成本給予補助。
5、金融與財資管理中心優惠
符合資格的金融與財資管理業務活動可按照8%或15%的優惠稅率繳稅;
向境外支付的符合資格的利息無需繳納預提所得稅。
三大關鍵企業稅種

(圖源:網絡)
對於打算在海外投資發展的企業而言,稅務也是運營成本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對於正準備進軍新加坡市場的企業來說,除了需要了解稅收優惠之外,還應關注的三大主要企業稅收類別分別是:企業所得稅、消費稅以及預提稅。
1、企業所得稅
稅率: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的標準稅率為17%。
*從2025年1月1日起,滿足一定條件的大型跨國企業將通過新加坡國內補足稅(DTT)或跨國企業補足稅(MTT)使有效稅率達到15%。
徵收範圍:
企業獲得的以下收入需在新加坡納稅:
1、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境內的收入;
2、匯回或被視為匯回新加坡的境外所得。
新加坡的應稅收入如下:
任何貿易或業務中獲得的收益或利潤;
投資收入,如股息、利息和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保險費和地產的任何其他利潤;
其它收入。

(圖源:網絡)
2、消費稅
稅率:新加坡對大部分在新加坡的商品和服務以及進口商品徵收消費稅。新加坡消費稅(GST)現行稅率為9%。
徵收範圍:
公司銷售的產品和服務需要加上GST(商品及服務稅)的情況需滿足以下四個基本條件:
供應行為必須在新加坡境內發生;
所提供的供應屬於應稅範疇;
該供應由具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提供;
此供應是在納稅人進行正常業務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的。
3、預提稅
稅率:根據新加坡法律,付款人向非居民公司或個人 (稱為收款人) 支付特定性質 (例如特許權、利息、技術服務費等)的費用時,必須扣留該筆付款的一定比例金額,並將其支付給新加坡國內稅務局(IRAS) ,這筆預扣的金額稱為「 預提稅 」。
股息 ——0%
利息——15%
技術服務費——17%
特許權使用費 ——10%
分支機構利潤匯出稅—— 0%
徵收範圍:
這種稅收機制通常適用於在新加坡境內提供服務或執行工程而獲得收入的外國公司或個人。
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技術服務費可在某些情況下如避免雙重課稅協議的保障下免徵預提稅或享有減免。
「新加坡+1」戰略
助力新加坡成為企業布局東南亞的關鍵節點

(圖源:EDB官網)
「新加坡+1」戰略:企業選取新加坡作為海外發展的基石,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並同時在其他地點布局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
該戰略能讓企業充分享受到新加坡的政治穩定、健全的法治環境和優惠的稅收制度,同時也確保了企業能夠在當地市場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滿足特定區域的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推出了東南亞製造聯盟(SMA)以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新加坡+1」戰略。加入聯盟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為在新加坡實施的,符合條件的研發和創新活動提供最高150萬新幣的資助,同時還將為聯盟內夥伴公司進行一對一協助,提供一系列一站式服務和優惠政策以降低企業前期設立的風險。
目前,該聯盟已覆蓋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10多個工業園區,其中包括:

其中,新柔廖成長三角區域(包括新加坡、柔佛和廖內群島)尤為突出,企業可以在柔佛洲設立生產基地,而利用新加坡作為總部、物流中心、研發中心和財務結算中心,以此實現企業的全球化布局和高效運營。

(圖源:EDB官網)
東南亞製造的戰略優勢
一、蓬勃的勞動及消費市場
東南亞總人口接近6.5億,而且61%的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是居中國及印度之後的第三大勞動力市場,也是世界公認的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

(圖源:EDB官網)
二、多元化的製造生態

(圖源:鴻信國際)
三、銜接全球貿易網絡的樞紐
東南亞是世界重要的貿易和物流樞紐,每年有3.4萬億的全球貿易流通在這個區域發生,且東南亞有豐富的自貿協議網絡,東協與中、日、韓、澳、紐西蘭等簽署了6項自貿協議,東協成員國則與其他國家簽署了高達122項自貿協議,東協多數國家也是RCEP和CPTPP的成員國,RCEP涵蓋了占全球30%GDP的經濟體,CPTPP則涵蓋了全球GDP的13.4%。
哪些企業更適合以「新加坡+1」戰略出海?

(圖源:網絡)
1、尋求國際化發展的企業
對於希望進入國際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而言,新加坡是一個理想的出海起點。
2、製造型企業
藉助新加坡在東南亞地區的產業布局,企業可以在這裡設立生產基地,享受更低的人力成本和稅收優惠。
*例如汽車、新能源、電子、家用電器、機械、化工、紡織服裝等等。
3、遊戲和軟體相關企業
東南亞市場廣闊,受眾與國內相似度高,軟體和遊戲公司在這裡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遊戲研發、遊戲發行與運營、遊戲分發等等。
4、貿易和物流相關企業
新加坡港口的優越位置使得它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企業拓展全球貿易的理想選擇。
*例如物流行業、倉儲服務、運輸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