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023年的全球經濟展望,新加坡股市率先給出了「謹慎樂觀」的答案:兔年伊始,海峽時報指數一度上漲了超過3%。畢竟籠罩在全球股市上空的三大「黑天鵝」危機:冠病疫情、通貨膨脹及俄烏戰爭,都已經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
在兔年的中國春節聯歡晚會上,所有現場觀眾都沒有戴口罩地歡聚一堂。這一鏡頭與卡達世界盃賽場壯觀的「無口罩人浪」異曲同工,都直觀地宣示了世界已經正式進入後疫情時代。

隨著美國聯儲局確定放緩加息步伐,區域通脹也接近強弩之末。當前的通脹來自多種負面因素疊加所形成的「完美風暴」。但無論如何,各國政府在使用各項政策工具時,仍然著重於保障民生,致力於經濟軟著陸。

美元加息作為重要的變量因素,政策的滯後時效性將逐漸顯現,最終促成世界經濟新的動態平衡。經濟已開發國家基於安全考量的能源及大宗商品供應鏈重組,在今年也接近尾聲。
以德國為例,在俄烏戰爭前,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在國內市場占比:天然氣55%、煤炭50%、石油30%;從2023年起,德國正式宣告不再依賴俄羅斯能源,這三項數據全面歸零。
凜冬的烏克蘭大地限制了軍事人員及裝備的機動性,但俄烏兩國軍隊仍然通過遠火互轟甚至短兵相接,每天重複著慘烈的生命消逝及人道災難。當前戰爭的局勢看似混沌不清,但這場延宕一年的戰事,在2023年暫停甚至終結卻是大機率事件。
俄國決策層計劃中「特別軍事行動」的速勝,如今已經演變成持久戰與消耗戰,國力決定了戰爭資源的極限,當其中一方的資源消耗到變局臨界點甚至枯竭點,就是終局之日。

必須看到,以俄羅斯一國之力,軍事資源上硬碰以美英為首的整個北約集團,經濟資源上根本無法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提並論,戰略層面其實勝負已分。俄軍的陣亡人數已經超過13萬,國內經濟遭到全面制裁;能源輸出為主的出口貿易,已經失去傳統的歐洲市場,能源價格也已經跌破戰前水平。
不得不說,戰場內外博弈籌碼的減少,必然影響最終的勝敗走向。但在狂熱的「大俄羅斯主義」的民意氛圍下,「成本遠遠大於回報」的終戰結果是當前俄國決策層無法承受之重,唯有強撐著讓戰爭機器繼續運轉。

🔺 俄羅斯軍隊戰損情況,1年時間,俄軍陣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3萬+ (數據來源:烏克蘭國防部)
僵局將隨著春季的到來而打破,烏克蘭已經獲得由美國及北約援助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及新一代豹式主戰坦克,防禦及攻擊能力大幅度升級;俄羅斯除了頻繁更換高層指揮將官,唯一能增加的變量就是再次擴軍至150萬人。可是,人數優勢只能在冷兵器時代發揮作用,現代戰爭是通過科技戰、電子戰、資訊戰等為決勝密碼。

🔺 德國豹2坦克,新一代陸戰之王
至於俄羅斯的核威懾底牌,且不提美、英、法的核均勢,即使是堅持和平中道立場的中國,也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四個共同」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讓我們共同期盼和平早日到來。
文末小投票,來說說你對於結果的選擇吧~
作者簡介:

感謝作者楊瀚森,微信號:瀚森專欄(WeChat ID:HansonSingapore)授權新加坡眼發表。原文標題為:楊瀚森 | 獅城抗疫:俄烏之戰誰勝誰負?你來投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