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今年推出遊戲機「Scam Me if you Can」,測試年輕人的預防欺詐能力。(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回顧2022年,新聞標題中最常見的關鍵詞之一,不外就是「詐騙」二字。
從去年底延燒至今年初鬧得滿城風雨的華僑銀行釣魚簡訊詐騙案,到警方公布上半年詐騙案件和涉及金額皆有增無減,間中還不時會有媒體爆出,最近「流行」哪一類的新型詐騙手法。
在這些案件背後,也反映出一個令人驚訝,但也不算太意料之外的現象:
本地大部分騙徒年紀都不大。
最新警方行動:13歲詐騙案嫌犯落網
今年4月,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書面回復拉丁馬士區議員楊益財的詢問時指出,本地約半數涉及詐騙案的罪犯是年輕人。
當時尚穆根說,因詐騙相關罪行被捕的30歲以下年輕人,從2019年的237人,暴增至2020年的509人,到了2021年則略降至493人。
部長也說,在這些案件中,年輕人一般都會充當錢騾,除了把個人銀行戶頭或Singpass資料交由不法分子,也有人進行與詐騙相關的銀行轉帳,從而獲取佣金。

今年1月至10月發生的電子商務詐騙案中,近六成的嫌犯年齡為29歲或以下。(海峽時報)
警方數據也顯示,聚焦電子商務詐騙案,今年1月至10月涉案被捕的嫌犯中,近六成的年齡為29歲或以下。
期間,共有121人被逮捕歸案,有56人的年齡介於20歲至29歲,還有15人年紀19歲或更小。
本月9日,警方發文告指出,在11月25日至12月8日為期兩周的聯合行動中,共有376名男女疑涉及詐騙案被捕,協助警方調查。
這些嫌犯共涉及超過1300起詐騙案,受害者被騙金額更是超過920萬新元。
然而最吸睛的是卻是這個數據:
最年長的嫌犯71歲,年紀最輕的竟只有13歲。
數碼應用上假賣商品或門票最常見
科技火速發展是個好壞參半的趨勢,不法之徒把它當做走漏洞的工具,想方設法看看能如何通過電腦或手機螢幕,「遠程操控」受害者墜入騙局。
身為數碼原住民,使用科技已成為了生活的必須,一些年輕人於是就動了歪念觸法。
警方的資料顯示,涉及電子商務詐騙案的騙徒,最常用的數碼平台包括臉書、通訊應用WhatsApp、Telegram,以及網購平台Carousell等。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網購平台Carousell尋找「獵物」。(新報檔案照片)
除了當錢騾,年輕騙徒慣用的另一種行騙手法,就是在線上賣東西,如電子產品,或集換式卡牌(trading cards)和圖形卡。一般就是把商品po上網,等錢進帳後就人間蒸發。
衛達仕凱德律師事務所律師佩雷拉告訴《海峽時報》,如果「賣家」把貨品放上網售賣,但沒有意願如期交貨,已構成一種欺詐行為。
佩雷拉舉例說:
「我們最近處理的一個案件中,涉案的『賣家』以為,只要她售賣金額偏低的物品,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受害者即便沒收到貨,也不會為了幾塊錢去報警舉報她……最終,還是有很多受害者告發她。」
在新加坡,若欺詐罪名成立,可被判處多達10年監禁及罰款。
此外,賣假門票或車票也是相當普遍的作案行為。
2019年4月,一名24歲男子欺騙超過40名受害者,在網購平台Carousell向他購買韓國歌手演唱會的門票,涉及詐騙金額約3萬8000新元。男子最終被判坐牢兩年;
一名27歲男子同樣是在Carousell假賣「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巴士車票」,當他向三名受害者騙取近400元後就「人間蒸發」了,售票資訊也不見了。男子最終被判坐牢八周。
青年尋快錢門路,以為能免於刑罰

律師指出,嫌犯年紀尚輕,不意味著法庭就會對他從輕發落。(海峽時報)
談及這些年輕嫌犯的犯罪心態,律師阿茲里·殷穆蘭(Azri Imran Tan)認為,除了抵擋不了如此輕易就能賺快錢的誘惑,一些肇事者也以為,他們所犯下的罪行並不嚴重。
他說: 「認為犯罪後也能輕易逃脫、輕鬆逍遙法外只是一種迷思。不要以為嫌犯年紀小法庭就會對他或她從輕發落,誰也沒法保證這點。」
負責為罪犯進行辯護的阿茲里也透露,他的事務所今年處理的案件中,比往年出現更多的年輕客戶(被告),最年輕的嫌犯年僅17歲。
他個人今年迄今已處理了至少20起年輕客戶的案件,他們所面對的控狀包括詐欺。
政府多管齊下,須預防的不只是騙子
詐騙案騙徒有年輕化跡象,為避免更多年輕人落入法網,本地社會其實不乏各種預防工作。
尚穆根早前曾指出,警方持續與學府合作,提高年輕人的意識,了解犯罪後需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在ScamBat遊戲中,玩家可抽取對抗詐騙的卡牌,按策略躲避各類騙局,賺取積分並獲取最終勝利。(警方提供)
除了舉辦講座及預防罪案展覽,警方去年也和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聯合推出網絡劇集,集中探討懷疑自己被利用充當錢騾時,應如何應對。
警方還推出遊戲機,只要回答預防詐騙相關的問題就能贏取神秘獎品,也製作了遊戲卡分發給學校。
這些「預防針」的類型各異,不知能否取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應對年輕人犯罪,當局也需關注年輕人受騙:
今年一項研究顯示,相較於年滿65歲的新加坡人,在詐騙案中更易受騙、年齡不超過25歲的國人多出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