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心投入到學習上。要兼顧學習、工作和家庭,談何容易?我向他們致敬。與全日制學生相比,我認為他們的成功更加寶貴。
我也參與了新躍大學的創辦。不過,新加坡管理學院也希望培養年輕學生的創業精神。我們設想,很快地,我們大多數畢業生不是自僱人士,就是到小型公司工作。因此,他們更加需要創業精神。於是我受託創辦一個新的中心——創業家交流平台「Platform-E」,其中字母「E」代表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 ship)。
新加坡的孵化中心彼此間競爭激烈,那麼人們為何要選擇新加坡管理學院?只要我們有資金,就能吸引人們過來。我去了矽谷,試圖為新加坡管理大學找到風險投資人和天使投資人。
年輕人在小公司工作,自身需要具備大量的知識。例如,他們必須學會看懂資產負債表,能夠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同時也要懂得如何進行營銷,怎樣聘請雇員以及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
此外,他們還必須掌握信息技術。
應屆畢業生對於這些基本技能一竅不通。無論你是藝術或科學畢業生,還是工程系畢業生,都只了解自己的學科,對實踐技能卻一無所知。你如果來到一家只有三四名職員的小公司工作, 這些事情你必須全都能應付。這部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和實用的。
在新加坡,我們每年都有1萬5000名畢業生。可能有兩三千人 是為政府和大公司工作。其餘的1萬2000到1萬3000人必須自謀出 路。因此,他們必須了解這些技能。正因如此,我們側重強調技術技能。
在我看來,最迫切的莫過於讓應屆畢業生擁有理想、把理想付諸實踐並過上美好的生活。
詹道存是新加坡州獎學金得主,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後於1968 年獲得劍橋大學空氣動力學博士學位。他入職新加坡國立大學,後來升任南洋理工大學校長。
他創辦了三所大學,即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躍大學;曾擔任吉寶集團、新加坡大眾鋼鐵集團、大華銀行和新加坡報業集團等大公司的董事,並活躍於新加坡交響樂團和陳振傳基金會等非營利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