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新加坡衛生部發布公告:
從11月30日晚上11點59分起,任何需要接受冠病檢測的企業或個人,可以到當局批准的供應商進行聚合酶鏈反應拭子檢測(PCR, 以下統稱為核酸檢測)。

換句話說,12月1日起,在新加坡可自費於私人診所進行新冠核酸檢測,如需要在旅行前進行離境前測試,將不再需要尋求衛生部的批准。
這句話里有兩個重點,第一是自費,第二是不再需要批准。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這兩個重點的含義可不只是表面看來那麼簡單。

01. 費用太高惹爭議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新的安排,到指定診所進行檢查必須提前打電話預約,檢測需要自費且沒有政府補貼。
既然是自費檢測,那總要涉及檢測費用。
在新加坡,核酸檢測費用是多少呢?
目前新加坡約有600家診所和業者獲准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具體各個診所及醫院的收費情況各有不同

這麼多機構中,收費最低的為178新幣,一般也不超過200新幣(不含GST),約合150美金。
在世界各國都在做核酸檢測的大環境下,150美金/次的核酸檢測價格究竟是什麼水平?
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
在中國,各省市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價格由當地衛健委和醫保局自行規定,因而差別較大。
按時間順序比較,3月份之前價格是最高的,普遍超過每人份200元,4月份以後則逐漸下調。

6月16日,重慶公布核酸檢測和病毒抗體測定分別最高限價為50元/次(不含體外診斷試劑盒),25元/項(不含體外診斷試劑盒)。加上試劑盒25元,目前在重慶做一次核酸檢測價格已不足百元。
隨著未來集中採購大範圍推開,核酸檢測價格有望更加「親民」。
100元人民幣,約合15美金,這是在中國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的大概價格。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郊區,有一家名為吉布森(Gibson)的診斷實驗室。在這家實驗室里,核酸檢測的費用高達2315美元/次,甚至在一些患者身上,它給出了該價格的三倍,即6945美元/次。
當然,美國醫療市場上,並非所有的診斷實驗室都是這樣高昂的價格,許多大型實驗室給出的價格是100美元/次。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協會(American Clinical Laboratory Association)統計,其會員進行的總計約1100萬次核酸檢測,單價在95美元-209美元。

在馬來西亞,公民核酸檢測費用為150馬幣;外籍護照核酸檢測費用為250馬幣。
以外籍人士檢測費用為準,約合62美金。
在香港,曾經也有1000-3000人民幣的高價核酸檢測。
不過11月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四間社區檢測中心核酸檢測收費降低至每次240港元,約合31美金。

好嘛,看了一圈,不管是跟鄰國馬來西亞比,還是跟「泡泡」的另一頭香港比,新加坡的核酸檢測費用都生生高出一大截,中國就更不用比了。
美國的費用倒也可與之一戰,不過,人家也是有95美元的核酸檢測的。
那麼新加坡的核酸檢測價格到底為何居高不下呢?
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進口試劑盒成本高昂。目前新加坡進行核酸檢測用的試劑主要為進口貨,多由德國及美國製造,採購成本居高不下。

第二,對實驗室和人員要求高,人力成本高。
新冠病毒的檢測不是每個實驗室都可以做的。
這裡科普一下,實驗室內的工作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考取PCR上崗證才可以進入PCR實驗室。
進入實驗室時,檢驗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執行非常嚴苛的消毒制度才可以。一般檢測一次核酸需要7—8個小時,檢驗人員需要穿著防護服,在裡面不吃不喝呆7-8個小時才能完成一次檢測。
新加坡目前只有9個實驗室可以進行檢測,如下圖所示:

鳳凰醫療集團醫療總監李鎧倫解釋道:有的規模較小的診所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檢測費用很大程度取決於第三方實驗室的收費。
第三,整體檢測次數少,議價空間小。
有的時候,整體的檢測量太低,私營醫療機構毫無議價能力。一般來說,儀器及人手成本已固定,檢測次數增加,檢測價格才有下降空間。
有的人會說,新加坡檢測挺多次的呀!
沒錯,不過大部分還是用於客工的檢測,其他人進行核酸檢測主要還是用於出境時作證明。
但目前的旅遊業不明朗,已確定和新加坡開啟航空泡泡的香港近日疫情又有變,整體檢測量未必上得來。
「此外,即便整體需求上漲,但也有更多診所提供檢測服務。我們的診所就沒有出現需求大增的趨勢。」

核酸檢測價格太高,其實受到影響的有很多方面。首先就是那些因為某些原因必須出入境新加坡的人士。
8月10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達成共識,落實兩國互惠綠色通道和周期性通勤安排。
根據新馬互惠綠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簡稱RGL)的規定,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必要的公務、商務出行人士,只需要在往返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前接受新冠肺炎檢測,同時遵守兩國的出入境政策,向有關部門提交自己的行程並且遵守,就可以通過這條綠色通道完成計劃出行。

事兒無疑是好事兒,但很多有需求往返的人們擔憂核酸檢測費用太貴,負擔起來很有壓力。
畢竟每次檢測需要200新幣,來回各驗一次就要400新幣。
有工作者甚至認為,這個通道的意義不是很大,就算新通道讓人不需要進行14天隔離,往返都要進行測試,仍然非常麻煩。
「我在新加坡一個月薪資4000新幣,如果每周都回家的話,一個月需要花費1600新幣進行新冠肺炎檢測,這太昂貴了。」
一名在新加坡從事IT行業的馬來西亞華人如是說道。

另一方面,過於高昂的核酸檢測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國遊客對新加坡的入境意願。
就拿美麗且易碎的「新港航空泡泡」來說吧。
據《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商務及經濟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香港的公眾在出發到新加坡前72個小時內要進行兩地認可的病毒檢測。
報道指出,在香港獲政府認可的醫療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費用介於785港元至2500港元(約137新幣至438新幣)。
換句話說,若旅客在往返兩地都得各進行至少一次核酸檢測的話,檢測費用共估計至少要440新幣到740新幣左右。

香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表示,在「新港航空泡泡」的框架下,旅客要在兩地都進行檢測,若只有香港一方調低檢測費用,新加坡維持原價,旅遊計劃的吸引力未必太大。
相反,若兩地檢測費用都能縮減,對旅客也會吸引力大增。
然而不管降價與否,這個「泡泡」如今也是破了。
新加坡核酸檢測費用公布後,居民們對此也是議論紛紛,評論基本都是一邊倒:新加坡核酸檢測太貴了!

有的直接表示:政府如果真的想鼓勵大家都做檢測,應該免費才是!
還有人認為新加坡應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全民檢測的國家。

有的網友詢問是否可以用CPF公積金里的Medisave帳戶來支付核酸檢測的費用:

還有的網友自嘲起來:政府發的旅遊消費券如果能用來做核酸檢測就好了。

還有的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為什麼客工們可以免費檢測,居民卻要收200新?

既然提到了客工的檢測問題,咱們接下來就正好說說,衛生部公告里的第二個重點:關於新加坡核酸檢測能力的事兒。
02. 檢測能力大幅提升
10月那會兒,青島出現了本土確診病例,有關部門迅速響應,安排全市人民有序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