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處於疫情特殊時期,保持1米的安全距離已經是一種硬性規定。但如何保持安全距離,行業不同做起來難度也不一樣。

來源:st
尤其是難倒一片建築公司。
昨天曝出來的「把客工當『動物』事件」,就是一家建築公司為了安全距離,在運送客工的羅里(車)上設置了隔板。

來源:YouTube
再加上車柵欄,坐在隔間裡看起來就真的像被圍觀的動物一樣。
這個事情已經在全島颳起了議論,這樣做到底可不可行?今天人力部和陸交局就給出了正面回應~
人力部和陸交局回應
據當局的解釋,在羅里的後車廂上私自安裝擋板,設置隔間的做法其實並不安全。

來源:YouTube
也就是說這種「隔間方式」被否決了。
這家建築公司現在估計非常憋屈......
你說我不就是想遵守安全距離措施嗎,費時費力費錢來裝了這些隔板,結果一不小心上了新聞,還全島議論。

而且!這個「羅里隔間」還只是暫定計劃,官方表示是還沒有打算真正投入使用的。
據說這家建築公司,不僅對這個「羅里隔間」先拍了視頻,後邊又做成一份報告計劃,在5月12日的時候,打算髮給人力部審評。
所以說,大家看到的客工坐在隔間內,看起來就像被關起來的場景,是一項來沒來得及實際應用的計劃。
相關的業內人士表示他們可以理解這家公司的做法。
畢竟羅里的後車廂空間實在是窄小有限,想要避免接觸可不就得擋起來,擋起來就......變成被指責的樣子了。

來源:Singapore unconsored
在這個視頻流傳到網上後,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多數人看到的第一反應就是:怒了!
「這是有把人當人看沒有?」
「一旦發生什麼事故,這些客工跑得掉嗎?」
「果真是火燒不到自己身上就不會疼的。」

來源:椰友
不過也有的站在公司的立場上考慮,其實公司這樣做確實是欠缺考慮,沒有最大化地顧及到客工的需求,但......
「這對公司來說應該是現下能找到的最省成本的方式運送客工了。」

來源:椰友
在上個月的時候,當局就有宣布安全距離措施將會更為嚴格,尤其是在物理運動和社交活動方面。
這就意味著僱主和羅里的擁有者必須確保後車廂能夠施展安全距離措施。
但不管怎麼說,人力部和陸交局已經在昨天(禮拜四)的時候和這家公司聯繫過,明確指出「這樣做不安全。」

來源:YouTube
比如在公路上如果突然剎車了或者啟動,後車廂的隔板不一定穩得住。
所以這項計劃,建築公司還得再拿回去「斟酌斟酌」。
建築公司回應
在昨天這家建築公司 Shin Khai Construction 也在面簿上發文回應:
首先他們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來源:fb
「我們很遺憾得知,這個視頻也許將我們對待客工的方式刻畫成了不人道和漠不關心。我們對此道歉。」
之後他們進一步解釋:
「在這個疫情危機下,公司正在極力找出解決方案,而視頻中羅里的隔間只是其中一種。」
「我們必須確保安全距離措施,我們的羅里載量已經從23人削減到了6人,而這對於我們自己的經營是個很大問題。如果有需要,我們會進行多趟運送。」

來源:YouTube
之後這家公司還談及了接下來的計劃,比如儘可能將載量增加到12人,並且會進一步討論解決方案之類。
可見在「羅里隔間」這件事的態度上,公司方面還算是誠懇。雖然事出有因,但態度不到位,他們也一樣承認是自己的缺失。
相反的,他們倒是感謝能有這些反饋。

來源:mothership
人道組織MEH(Migration Economics Home) 表示,新加坡人想如何被對待,客工的接送方式就應當如何。
「我們不能像對待牲畜一樣對待他們。」
「如果公共運輸不能用,不方便等,那麼僱主就要考慮安排巴士。」

來源:must share news
可以說立場不同,考慮也不一樣。
公司考慮成本。
人道組織考慮人道行為。
那麼客工們自己呢?

來源:YouTube
據視頻中的一個客工表示,他明白公司這樣做的用意,只要這個方式符合安全距離措施,他是可以接受的。
「有可能會發生事故。我明白別人會擔心這種構造更容易對乘客造成危險,我個人覺得這種區分其實不是很必要。」

來源:the business time
不過這次的「羅里隔間」事件,並不能代表新加坡是如何對待外來客工的全部。
其實大家都明白,做事方式可以馬上改,但思想觀念轉變並沒有那麼快。
但你有問題,我提出來,之後一起解決,才能推動這個相互理解的進程。所以現在這個疫情時期,記得還是以互幫互助為主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