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新加坡大眾化的私人公寓一直是房地產市場的焦點,因為這類住宅是開發商主要推出的產品,並且這類公寓的價格一直攀升。在新加坡房地產降溫措施的影響下,大部分買家對公寓的價格更加謹慎和敏感,這也促使小房型的私宅銷量穩步上升。

小戶型單位
售價低於150萬新元的中小型私宅頗受歡迎,今年的前九個月,這類新私宅的成交量達到了73%,但是低於同期2%,卻高於2017年和2016年。在近期推出的各類私人公寓項目中,面積介於500平方英尺到1000平方英尺的,價格低於150萬新幣的房型銷量最高。

(圖片源自於聯合早報)
根據本地房地產諮詢公司戴玉成產業(Edmund Tie)的數據分析,今年的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新私宅銷售情況,150萬新元以下的單位占總交易量的73%,這個比率較去年同期的75%略有下降。
隨著新加坡本地家庭結構的變化(新加坡出現更多的本地人喜歡獨居,或者丁克家庭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較小單位的銷售量還會持續升高,加上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不明朗,購房者會對價格非常謹慎。

近期推出了不少新樓盤都標榜著100萬新元左右的售價來吸引購房者,實際上住宅單位的面積縮小,而尺價上升了。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更傾向於簡潔實用的風格,對於這類買家來說,房子的面積小一些無所謂,但是公寓環境舒適、周邊生活設施齊全是最重要的。

另外,一部分買家會更關注公寓的價格,向銀行申請房貸的時候,整個房子的價格是決定購房者是否能得到貸款批轉的關鍵,房子的面積小,但是價格在150萬以下,就更容易接受。

對於投資者來說,小面積的住宅單位更容易出租,相對的租金會比大房型的公寓容易讓租客接受,很多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也更偏向於小戶型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