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主黨主席淡馬亞關於政府抗疫不利的指責鬧得沸沸揚揚。

事情究竟如何呢? 原來,淡馬亞公開表示,今年2月的時候有僱主帶客工到醫院緊急部門,要求院方對當時沒有出現病狀的客工進行冠病檢測,並開出健康證明,但人力部不允許僱主這麼做,質疑政府抗疫不利,才導致新冠在客工內部大規模傳染。

此言一出,引起了軒然大波,網友議論紛紛,質疑人力部當時的決定是否正確。
人力部當時確實發過公告,要求僱主不要把健康的客工送往醫院進行冠病檢測,否則客工的工作準證會被取消。 但是隨後衛生部趕緊出來澄清,表示在2月的時候,
當局諮詢醫學專家,並根據已知的科學證據和國內情況,除非病患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疾病症狀,或曾到訪中國武漢或同確診病例密切接觸,才需要進行核酸檢測,而健康的客工沒必要進行檢測並開具健康證明。

而且人力部發表的公告中並沒有提到不允許生病的客工進行檢測,但需要,應該先看到就近的診所,由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送院。
其實在2月的時候新加坡的確診病例基本都是輸入性病例,本地社區病例極少,所以按照新加坡就診的慣例,確實應該先前往診所,拿到醫生的推薦信後才可以前往醫院的急診。
隨後人力部長楊莉明也站了出來,表示人力部2月中旬發布的公告,是為了避免無謂的檢測占據醫療資源,影響國人看病的需求。

她也重申,當時的考量很清楚,主要是擔心如果大量健康的客工前往醫院檢測,將影響國人醫療需求。
但是她這話是在6日上午走訪惹蘭勿剎集選區時說的,楊黎明的另一個身份是惹蘭勿剎集選區人民行動黨候選人,在目前激烈的大選的競爭北京下來看,似乎有刻意之嫌。
她說,人力部從來沒有規定生病的客工允許接收測試,但是醫院一直在為健康的客工做測試,而影響到國人他們看病的過程。
仔細品品這話和說這話的背景,說是為國人的利益著想,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因為客工群體疫情的大爆發,導致國民經濟發展停滯,封城2個多月,服務業和餐營業受到影響,失業率增加等,是不是說明人力部在當時可以想到更好的解決,比如說分批檢測,而不只是簡單的一紙文告?
畢竟衛生部也表示,病毒有潛伏期,無法給客工開出健康證明,那如果不檢測,如何排除健康的客工是否被感染?

客工疫情爆發,確診人數高達4萬人是事實,現在再來爭論人力部2月發布的公告的對錯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是這件事情值得我們深思,那就是一切以國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生活在新加坡的所有人其實是一個整體,不管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本地人的確診數字可能沒有客工群體高,但是因為客工群體疫情的蔓延,對新加坡社會經濟的影響廣泛且深遠,環環相扣,有誰倖免?
在災難面前,人類是一個整體,沒有國籍種族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