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
作者 鄭智浩
「爸爸」去哪兒了?
這個爸爸當然不是你我的爸爸,而是「馬爸爸」,馬雲本人。
一踏入2021年,西方媒體都不約而同地注意到,馬雲似乎「人間蒸發」了,也相繼作出報道。有的說馬雲目前在中國因「失寵」而陷入困境,也有說馬雲沒失蹤,只是暫避風頭。網際網路上更有不少人嚷嚷著要尋找馬雲的蹤跡。
對於愛拋頭露面的「馬爸爸」來說,這顯然不是尋常之舉。
馬雲的下落迄今仍是個謎。可以預見的是,阿里巴巴及旗下業務,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道路或許不會走得像以往那麼平坦.....那阿里巴巴在海外的發展有沒有受到影響?
在東南亞積極布局電子商務物流
很多人都忘了,阿里巴巴是在2014年進軍新加坡。
當時,阿里巴巴採取的第一步,就是在同年5月注資3億1250萬新元,收購新加坡郵政(SingPost)10.35%的股份,用來擴大其東南亞物流業務的範圍,「利用新加坡郵政強大的運送網絡,以及端到端的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來加快國際電子商務」。
這也是阿里巴巴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郵政機構。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再次注資1億8710萬新元,將其在新加坡郵政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4.51%,成為僅次於新電信的第二大股東。

新加坡郵政(SingPost)。(海峽時報)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在2015年7月,還宣布投資新加坡郵政旗下的物流公司Quantium Solutions,以8620萬新元斬獲該公司34%的股份。
通過上述投資,阿里巴巴逐步在東南亞建立起領先的電子商務物流平台,用以滿足東南亞未來日益增長的物流需求。
進軍東南亞電子商務的布局
除了物流,阿里巴巴還以暱稱為「小紅點」的新加坡作為立足點,在東南亞積極布局和拓展電商業務。
自2016年起,阿里巴巴連續三年累計對2012年創立的新加坡網購平台Lazada投資40億美元(約53億新元),以高達83%持股牢牢掌控Lazada,為其在東南亞拓展業務打下基礎。
這也是阿里巴巴在中國以外的最大筆投資項目。

Lazada是東南亞最二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海峽時報)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雖然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這些年阿里巴巴一直都在海外嘗試複製其在國內的成功經驗,彌補其在中國市場增長步伐的放緩。
除了不遺餘力地改造Lazada的電商技術外,阿里巴巴甚至派出了集團高管遠渡重洋領導Lazada。
2018年,阿里巴巴元老彭蕾出任Lazada執行長。經歷兩次人事變動後,去年7月,之前在阿里巴巴負責B2B事業群的首席技術官李純走馬上任,成為新任舵主。
然而,勢頭大好的Lazada在2018年之後卻開始走下坡,其後在重要市場板塊里也落後於新加坡本土另一個急速壯大的電商競爭對手——東海集團旗下的蝦皮(Shopee)公司(騰訊也擁有蝦皮的部分股份)。
根據iPrice在去年11月發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Lazada已大幅落後蝦皮,只以774萬次的月訪問量位居本地電商公司第二名。
目前,Lazada正計劃在本區域建立及擴充物流網絡,同時為每個東南亞市場推出量身定製的需求。有了母公司阿里巴巴的技術支持和長遠計劃,Lazada應該還是大有可為。
豪擲16.8億新元在小紅點「安家」
2020年5月,阿里巴巴以16.8億新元的價格,收購了安盛保險大廈(AXA Tower)的50%股權。
這座大廈高達50層,位於新加坡金融區珊頓大道,主要租戶包括安盛保險、中銀航空、紅帽軟體,以及Lazada等。
這也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場迄今最大宗的一筆房地產交易。

安盛保險大廈(AXA Tower)。(網際網路)
這筆交易被視為阿里巴巴在掌握東南亞電商業務的提前部署,進一步鞏固未來的擴張計劃,把新加坡作為其東南亞總部。
阿里巴巴發言人表示:
「新加坡是阿里巴巴的一個重要市場,隨著我們繼續加強在新加坡的業務,這筆投資將有助於滿足我們對整個阿里巴巴數字經濟的預期商業需求。」
阿里巴巴的投資增加了國際市場對新加坡的信任,也側面展示了新加坡作為本區域吸引外資前來設立海外總部的巨大潛力。
擬在Grab投資30億美元
2020年9月,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阿里巴巴考慮投資30億美元(約40億新元)入股東南亞私召車市場龍頭老大的電召車公司Grab,同時還計劃收購優步科技公司(Uber Technologies)持有的部分Grab股票。
這項與Grab的潛在合作,可使阿里巴巴取得東南亞八個國家數以百萬用戶的數據,外加一個不斷增長的共享私召車出行即送餐業務,以及進一步開拓數碼錢包和金融服務。
Grab的物流體系、區域營運經驗,以及在東南亞各國建立的合作網絡,與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領域的領先技術與網絡,可以完美的互補。

私召車公司Grab。(海峽時報)
競爭對手騰訊集團早前已投資了Gojek,後者為Grab在區域內的最大競爭者,阿里巴巴自然不會讓騰訊在東南亞獨占鰲頭。
螞蟻集團取得新加坡數碼銀行執照
2020年12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子公司——螞蟻集團,獲得新加坡金管局發出的批發數碼銀行(digital wholesale bank)執照,成為獲准在本地推出數碼銀行服務的四家集團之一。
放眼2022年,螞蟻集團將可為中小企業和非零售客戶提供金融服務,資本門檻只須1億新元。

螞蟻集團。(法新社)
對這隻藍螞蟻而言,拿到此「神照」,相等於能在新加坡與傳統商業銀行展開競爭,搶占本地銀行原本獨占的市場份額,也為今後擴張東南亞的金融業務鋪平道路。
新加坡近幾年似乎成了中國巨頭企業的商業必爭之地。
抖音(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騰訊、百度等公司,近年都陸續駐足新加坡,擴展其海外業務,極力爭取在東南亞占領商業主導地位。
到了2030年,東協五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的人口預計將突破5.4億人,成為僅次於中國、印度和歐盟的全球最大市場。
阿里巴巴接下來還會拋出哪些奇招來搶攻東南亞市場這塊大蛋糕,或許等到「馬爸爸」現身後,答案就會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