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義大利的新加坡人被當街稱為「病毒」,跟隨無知而來的歧視比病毒更難撲滅

2020年03月12日   •   6840次閱讀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義大利確診病例已破萬,不但超越伊朗及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多的國家,單日更曾錄得168例死亡病例。義大利更是全國封城,人心惶惶,然而旅居當地的新加坡人不僅擔心感染病毒,還得擔心當地人對於亞洲人的種族歧視。

一名住在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的32歲新加坡籍男子James在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時透露,有一群說法語的旅客就曾當街說他是「病毒」。

James患有糖尿病,如今更是擔心自己的健康。他早前預約了要看醫生,結果預約卻被取消,他擔心如今或得付更高的費用去看私人醫生。此外,他跑遍市中心和城郊的藥房,也都買不到手術口罩。

James原本還在考慮離開義大利,到其他歐洲國家去,或甚至是回新加坡,他目前仍在等待新加坡政府提供更多信息:

我認識的新加坡人很多都已經前往其他歐洲國家。面對目前的封城,我們也都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James的遭遇並非個案,在歐洲的這個亞裔族群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遭遇種族歧視已發生多起,2月23日一名新加坡留學生疑因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種族歧視,在倫敦街頭被毆打至重傷,在Facebook發文尋求目擊者。

該名留學生左眼被打到腫了一塊,亦有流鼻血,連下巴都有血跡。(圖片來源Facebook/Jonathan Mok )

案發後他Facebook上貼出長文寫道,他在倫敦牛津街(Oxford Street)經過一群年輕人時,聽到其中一人看著他說了一句話,提到「冠狀病毒」。他聽到後因驚訝而轉頭看對方,豈料對方對他大喊:「你竟敢瞪我」,隨後對他拳打腳踢:

我感到很生氣,亞洲人成為目標是荒謬的。

目前其中兩名嫌犯已落網,他們年齡分別是15和16歲。英國警方仍在追查另外兩人的下落。

英國倫敦警察廳表示,警方逮捕兩名涉嫌種族暴力襲擊的嫌犯,一名16歲嫌犯已經在調查中釋放,另一名15歲嫌犯獲准保釋在外。警方仍在追捕另外兩名與案件有關的男子。

倫敦警察表示,他們在2月24日晚上約9點15分接到報案,指牛津街(Oxford Street),托登罕宮路地鐵站(Tottenham Court Road station)附近有人遭襲擊。倫敦警方表示,受害者被拳打腳踢、面部受傷:

倫敦街道上不該有這種暴力行為,警方將繼續全力追捕剩餘嫌犯,呼籲公眾提供線索。

在對新冠肺炎這種高傳染性的疾病所知不多,又未有已知疫苗及治療下,世界各地進入恐慌,可以理解。然而此疫情在世人心裡種下恐懼,加上文化差異所產生之不解和誤會,容易形成種族偏見。

然而亞裔民眾因而受到針對或歧視,既不顯得公平,亦可能會加深種族之間之隔閡。其實在傳染病肆虐之時,最重要是做足衛生措施,諸如勤洗手,此道理對所有族裔皆然。病毒亦不會如人類般有種族偏見,而是對所有種族一視同仁,皆有同等機會受感染,因此針對亞裔之行為根本毫無意義。

甚至就連中國義大利的「封城」,美國 《紐約時報》也要區別對待。

始於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儘管在中國正逐步受到遏制,而在中國之外卻是愈演愈烈。中國內外之所以形勢迥異,固然有時間差的原因,應該也有防控方法和力度不同的原因。

但是對於在中國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一些西方觀察者的視野里依然是「錯誤的示範」,然而如果其他西方國家也採取了類似手法,則又是一種觀感。美國《紐約時報》就在不經意間將這種「雙重標準」展現了出來。

3月8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連發兩條Twitter,一條批評中國對疫情的防控稱:

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將近6,000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對數億人實施了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行動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編髮自該報的文章《中國也許有效控制了疫情,但代價慘重》。然而稍後又發一條報道義大利對疫情的防控稱:

突發新聞:義大利正在封鎖米蘭、威尼斯及其北部大部分地區,為遏制歐洲最嚴重的冠狀病毒爆發而甘冒經濟風險。

編髮自該報的文章《義大利封鎖國家北方大部分地區以對抗冠狀病毒》。這兩條Twitter都在報道和評論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區域封鎖手段,報道方式卻有如此大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月23日中國武漢「封城」後,《紐約時報》曾有文章《專家稱武漢「封城」規模史無前例》稱:

封閉城市幾乎肯定會導致侵犯人權,而且在美國顯然是違反憲法的。

在該報後來夾雜著很多主觀評論的報道中,多次以多種方式從多種角度指示對「人權」的侵犯,而不加以對疫情本身防控的思考。

在對中國和義大利封鎖區域以防控疫情做法的報道中,《紐約時報》的主觀傾向性比較明顯,對兩國似有兩套不一樣的報道基調,稱之為「雙重標準」不足為過。

幸好許多人對此有所警惕,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 Pérez-Castejón)便於2月4日在Twitter上表達「沒有人是病毒,排外主義才是」;俄羅斯消費者聯盟也呼籲不能有酒店或餐廳拒絕接待中國人,否則將受罰;美媒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表達對種族主義伴隨恐懼蔓延的不滿;法籍華人於社交網絡發起「#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運動,以求喚起對亞裔人歧視的關注,結果在法國社會引來迴響,得到跨種族支持。

尤其是如今義大利也學起了中國的抗疫經驗:義大利政府9日晚緊急下令實行全國封城措施,義大利總理孔特表示,現在整個義大利都將被劃為「紅區」,除工作或健康等理由外,任何人不准離開居住地,全面禁止義大利各地的任何公共集會、體育賽事和活動。

義大利政府3月8日起封鎖北部倫巴第地區(Lombardy)及多個省份,包括米蘭及威尼斯等重要城市,涉及至少1600萬人。圖為米蘭中央車站在封城後的情況。(圖片來源:路透社)

全球攜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對於部分人士或地區的刻意挑唆種族主義,實應予以最嚴厲的批判與譴責。何況在全球化的時代,誰也無法獨善其身,世界各國應同舟共濟才能控制疫情,否則即使人性缺失所帶來的危害,將比病毒還難撲滅。

在疫情蔓延之陰霾下,讓我們重溫法國作家卡繆經典小說《瘟疫》中的一句:「瘟疫剝奪了每一個人愛的力量……因為愛需要有一點未來,而我們卻只剩下片刻。」恐懼或許使人失去同情、使人變得自私冷漠,但若因此以偏見蒙蔽愛,亦是一場威脅人類心靈的瘟疫。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