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小印度在1989年被設為官方歷史保留區。小印度曾經設有賽馬場、牛隻交易場和磚窯。儘管這些人和物已不復存在,但是,時光在小印度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上期介紹了充滿華裔特色的牛車水,這期帶大家到生機勃勃的小印度。小印度位於新加坡河的東岸,是當地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猶如印度的縮影。印度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印度,包括道路建設和使用,與新加坡的其餘部分的衛生狀況大為不同,更具有印度當地的特色。一進入小印度,一股濃烈的辣椒和香料氣味就會撲面而來。道路兩旁的商店裡陳列著金銀首飾、銅器、具有民族特色的珠寶、茉莉花環和絲製莎麗等。


大部分人可能有所不知,小印度曾經設有賽馬場、牛隻交易場和磚窯。19 世紀 40 年代,歐洲人選擇到這裡居住,主要是為了方便到賽馬場與族人相聚。今天,賽馬場已經變成了草場和球場。


後來,牛隻交易業務也逐漸在此生根。由於交易商主要僱傭印度客工協助作業,這也逐漸變成是印度人專營的一個行業。一些相關行業因此開始蓬勃發展,一些回教堂和興都廟也陸續建立起來。
小印度是新加坡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實龍崗路是小印度主要的商業街,沿街有竹腳中心、小印度文化遺產中心、實龍崗廣場和穆斯塔法中心。



在小印度的店屋有早期(1840年至1900年)、過渡期(Transitional),晚期(Late)(1900至1940年)、第二過渡和期藝術裝飾(Art Deco)(1930至1960年)的風格。

區內有數座印度教寺廟,其中以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為著名地標。

除此,區內也有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場所,突出各種宗教和諧並存的特色。
這裡有南印度素食、北印度唐杜里燒烤美食、印度煎餅和拉茶等本地美食,是一個縮小版的印度美食天堂。欣賞烹茶高手如何拉制熱奶茶,堪稱一種奇妙無比的表演技術。


在印度的幾大重要節慶期間,小印度更是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每逢屠妖節 (Deepavali)(通常為 10 月或 11 月)和豐收節 (Pongal)(1 月中旬),街上將布滿彩燈裝飾,當地委員會也會舉辦節慶活動。



下期將是本系列——新加坡歷史保留區的風采的最後一期,將帶大家看看新加坡的歷史住宅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