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非居民存款在4月份躍升44%,達到創紀錄的62億新元

聯昌國際私人銀行的經濟學家宋成文表示,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下,貸款增長放緩,存款趨於增長

分析師表示,由於投資者在全球市場動盪中的避風港地位,投資者在四月份急資金存入新加坡,因此存款量創紀錄地躍升。
斷路器措施也導致流動性過剩,因為居民在大多數商店關門的情況下呆在室內,即使他們對支出變得更加謹慎。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新加坡境外居民的存款猛增44%,至621.4億新元的最高水平。這包括來自在新加坡境外註冊地址的人的存款,例如海外居民,在國外工作的新加坡人和註冊海外地址的公司。
與此同時,4月份該國銀行的外幣存款同比猛增近四倍,達到創紀錄的269.7億新元。
以新加坡元計價的存款(占存款的大部分)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達到7,166億新元,是一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總體而言,就絕對增長而言,新加坡元和外幣存款環比增長幅度最大。

CGS-CIMB Securities分析師安德烈·瓊(Andrea Choong)表示:「我們認為,這是由於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及其經濟穩定,即使在不確定或動盪時期也是如此。」
聯昌國際私人銀行(CIMB Private Bank)的經濟學家宋成文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新加坡的外匯存款一直在增加,這與香港動盪以及貿易戰導致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相吻合。
他告訴《商業時報》:「現在,由於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大流行的到來都受到封鎖,該地區的企業,儲戶和家庭的不確定性增加了。」 「這些擔憂,無論是對中美緊張關係或在印尼的資本外逃的擔憂,都促使他們將資金匯入新加坡的帳戶。」
外幣存款可以來自居民和非居民,並且在2019年7月之前的過去幾年中,大部分保持在7至80億新元的範圍內。
但是,儘管看到了引人注目的數字,分析人士指出,外幣存款僅占國內銀行部門總存款的4%。

Choong女士說:「雖然外匯存款的激增對自身有顯著影響,但這些存款通常不會在系統更大的流動性計劃中發揮作用。」 「但是,我們將這些存款流量作為衡量市場波動的投資者或儲戶情緒的一般指標。」
宋先生說,就以新加坡元計價的存款而言,激增是「採取經濟措施導致經濟活動急劇放緩的反映」。
他說:「人們被困在家裡,不去度假,不能出去吃飯和購物。他們在銀行有錢,對支出持謹慎態度。」
「通常,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中,我們通常會看到兩件事-貸款增長放慢,存款趨向於增長。」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外幣和新加坡元的存款可能會繼續湧入,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緣政治和整體經濟狀況。
莊女士說:「我們預計,只要市場不確定性繼續存在,中美和香港的不確定性再度出現,外匯存款流入量的增長趨勢就會持續下去。」
宋先生補充說,上個月在香港宣布的一項國家安全法可能會引發內亂,更多的投資者可能將資金存放在新加坡等避風港。即使如此,他指出,這很可能是暫時的,因為當局勢穩定下來時,資金很容易流出。

這種避險行為是在3月以來基準利率(例如掉期要約利率(SOR)和新加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ibor))一直在下降的情況下達成的,這與美聯儲降息一致。定期存款利率相應下降。
他說:「在這種環境下,即使利率可能會下降,存款也會增長。」
「在危機時期,存款人首先要保證安全……像我們這樣的儲戶將不得不磨牙,為降低利率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