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華人占據70%以上人口比例的新加坡社會,在一脈相承的文化背景和千絲萬縷的血緣聯繫之上,新加坡社會在許多方面和中國社會都有相似性...
最近讀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關於新加坡人對其社會的一些思考,文章涉及社會發展的很多個方面,新加坡作為華人比例占主導的社會,他們如何看待這個社會,對我們也有一些借鑑意義。
本項目文章的數據來自於對500+民眾的隨機問卷調查。調查涉及的方面很廣泛,由政府機構牽頭,項目執行和報告撰寫方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的一個團隊,最終項目報告已經公開發表,我們只截取文章的第5部分,是關於社會檔次的探討,什麼樣的行為會被認為是高檔次的生活,什麼樣的被認為是平民階層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作者特地提及,在問卷過程的用詞選擇中,使用了"檔次"(class)這個詞,而不是看起來更溫和的"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是因為在實證中,更刺眼更寬泛的概念可以更好的激發被訪者的回答慾望,也能得到更自由的回答。
節選如下,報告為英文,本文翻譯略有擴展。
CARS, CONDOS AND CAI PNG: Singaporeans』 Perceptions of Class, Wealth and Status ---Section 5, COMPONENTS OF CLASS 在新加坡人的心目中,哪些因素決定了社會檔次?
意料之中的,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指向物質層面,工作,收入,住房,教育,家庭,汽車,旅行,語言和社交圈子成為被提及最多的因素(統計如下圖)。

「不工作」的男人
有65.99%的人提及工作以及多種形式的收入是決定了社會檔次的關鍵。在調研中,15000新幣(摺合人民幣約75000元)是被認為的高收入人群的月收入中位數,而被認為是窮人的話,月收入中位數是2000新幣(摺合人民幣約為10000元)。某些特定行業的從業者也被認定是高檔次的,提及最多的是法律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公務員以及企業管理層。
也有觀點認為定義財富的不是收入而是資產,類似中國的「身價千萬」的說法。因此很多人提及了"利息類"收入,如投資收益,房租收益等。
有趣的是,儘管新加坡女性的就業參與率非常高,但是調查中顯示,女性「不」工作才是有錢人的表現,但沒有受訪者認為「不工作」的男性,是有錢人的表現。
住哪裡
新加坡的房產情況比較複雜,分為很多類型,簡單說,有地物產Landed Property (永久土地產權)和高級公寓Condo (產權999年)被認為是上檔次的居所,而居住在HDB政府組屋(產權99年)被認為是低階層的行為,有趣的是,由於價格極具競爭力的原因,新加坡有近80%的人口居住在HDB。
新加坡雖然面積小,但居住地址有清晰的階層象徵意義,居住在特定區域的人被認定是高階層人群,頂級住宅區非常特別的一點是,公共運輸基本無法通達(下圖標註房子的地方即為所謂「富人區」)。

總體上而言,房子在新加坡更多的是居住屬性。因為人們的投資選擇更多,房子在投資價值上扮演的角色沒有中國那麼重要,在聊到社會階層話題時,人們更多的是以"住在哪裡"為著眼點,而並非以擁有多少房子。
在哪裡學
文化上,東亞地區對孩子教育都非常激進,新加坡作為深受東亞文化影響的國家,教育同樣激進,有35.32%的人在「檔次」這個話題里提及了教育。這裡的「教育」概念和中國的不太一樣,中國人更追求的是一個好的結果,即常說的 「上個好大學」。而新加坡的教育機制是競爭從基礎教育就開始,能夠進入本地的頂級小學中學,如萊佛士學院,英華學校等被推崇認為是成功人士的標誌。而高等教育,進入本地的大學不是最好的選擇,最成功的競爭者被認為是那些能夠進入歐美頂尖名校的人。
其背後的邏輯,更多的是源自於綜合方面的考察,進入本地精英中學和歐美頂級高校的背後,不僅是父母經濟上所能承受的超高額投入,更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這一點和西方社會又比較接近。有實力的家庭被認為更有能力和意願在孩子身上進行教育投資,這些家庭的孩子,就更容易成為以後的「精英」,這種「傳承「引起了人們對不公平加劇的擔心。
成功的定義
中國傳統中對成功的的定義,多傾向於事業方面,"事業有成"是對一個人的高度評價,而在新加坡,對成功的定義更加接近西方社會,對家庭的參與和付出也被重要考量。此次調查結果顯示,29.93%的新加坡人認為,家庭是衡量一個人層次的重要因素,不僅是指家庭財富(比如生活無虞,有傭人,有司機等),更重要的是給家庭時間和精力上的付出。
那些忙於生計,花費過多時間在工作上,導致無法提升自己和孩子,被認為是「低階層」的生活,而高階層的家庭,被認為應該花更多時間、精力在家庭和子女教育上。
世界上最貴的汽車牌照
新加坡有世界上最貴的汽車牌照:擁車證(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是政府通過車輛牌照配額許可證的發行,授予成功中標的持有人進行登記,擁有與使用新加坡道路,為期10年的權利。
但新加坡,COE的成本經常超過汽車本身的價值,而且這比花費僅僅是10年使用權,10年到期之後必須重新購買。因此,是否擁有汽車以及開什麼車成為社會檔次的象徵。很多受訪者認為名牌汽車(如寶馬和奔馳)是身份的象徵。
閒暇時間
在新加坡人眼裡,如何利用閒暇時間以及去哪裡度假也是社會階層的標誌。看電視、唱卡拉OK、去小販中心聚餐被認為是檔次較低的表現,而健身、欣賞藝術表演和去高檔餐廳被認為是有格調的閒暇活動。
至於旅行地點,周邊東南亞國家被認為是普通階層的旅遊之選,而歐美國家則成為熱門的、有格調的旅行之選。
口音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國家,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是受教育程度和地位的重要表現,尤其是口音方面,市井的中英混雜的Singlish被認為層次不高。當然,作為一個多語言國家,大部分人均能至少流利的聽說2種以上的語言,此基礎之上,2種語言的書面運用程度,口音是否純正成為更高的要求和判斷。
「狹隘」?「低級」?
文章發表之後,新加坡的中英文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也引起了Facebook和twitter上網民的激烈討論,很多人批評這份研究的「狹隘」和「低級」。「檔次」這個概念很容易引起人們對社會和經濟分層等問題的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作為華人占據70%以上人口比例的新加坡社會,在一脈相承的文化背景和千絲萬縷的血緣聯繫之上,新加坡社會在許多方面和中國社會都有相似性,比如對待孩子教育的態度上。
但是,作為更西化,更加多民族融合,經濟更發達的社會,在許多方面也展現出了和中國社會不同的一面,比如對待成功的觀念,對待房子的態度等。這些對比,都有著值得令人思考的地方。
特別提示 本資訊所載內容和意見並非為投資者提供對市場走勢、個股和基金進行投資決策的參考。文中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要約,琢磨不對此提供任何擔保。市場有風險,投資需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