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最常見職業病:噪音聽損第一 肌肉骨骼疾病第二

根據人力部調查,本地職業相關肌肉骨骼疾病,是繼職業性噪音聽力受損後,第二最常見的職業病,當中以背部損傷最為常見。受訪骨科醫生表示背部損傷分好幾種,員工應該儘可能採取防範措施保護背部。
人力部去年的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顯示,本地共出現超過1052起職業病個案,當中340起是職業相關肌肉骨骼疾病案例。當中背部損傷占總案例超過九成,共有310起。
國大脊椎中心高級顧問醫生劉錄霖說,「我接觸的病人大概有10%到20%的人可能是因為工傷意外造成問題我們看到各種機製造成的創傷,包括滑倒、摔倒、從高樓墜下,或者是交通事故。」
骨科醫生透露背部損傷分好幾種,受影響的部位包括韌帶,肌肉和肌腱、椎間盤以及骨骼,而損傷程度則分為低能量和高能量。
「低能量損傷一般是在日常生活上沒有注意姿勢而引起的。如果一個人突然間伸展腰,這個也會造成損傷。高能量的損傷就會導致骨折,那這些骨折都可能影響到神經線造成癱瘓。」
醫生會視病患的背部損傷程度制定治療方案,包括物理治療、針灸、藥物注射等。如果傷勢較嚴重,醫生則建議病患動手術。
然而預防勝於治療,特別是在風險較高的領域如建築和製造業,員工還是應該儘可能採取防範措施保護背部。
受訪職能治療師建議,上班族工作20到30分鐘後,應該休息大約10到20秒,並在這段時間做簡單的舒展運動。職能治療師表示每十名上班族,就有大概七人曾經面對肌肉疼痛問題。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坐姿不對,因此可調整高度的桌椅有助減緩和避免這類問題。
新加坡中央醫院職能治療部門首席職能治療師郭泰山副教授表示:「首先我的椅子的高度一定要對。那應該調到大概是我們的手肘跟桌子的高度一樣。第二是我們的背部一定要有足夠的支撐。所以腰的彎度大概是100度左右。鍵盤的擺設不要太靠近桌子的尾端。」
專家認為越來越多公司關注辦公室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學原則,但更重要的是員工必須懂得如何善用新設施,同時培養良好的辦公習慣,才能營造更健康快樂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