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冠病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對事物的看法,也包括消費習慣。環保觀念日益受到重視,以及日本「斷舍離」的風潮來襲,使得一些人不再一味追逐時尚潮流,而是更注重品質,追尋一種屬於自己的精簡生活。
這種消費觀反映在服飾方面,便是一些人的目光已從時下流行、價格廉宜的快時尚服飾,轉到款式雋永、品質耐用但價位稍高的品牌上。
從環保的角度來說,不會過時且品質好的衣服能穿得更久,避免淪為「時尚垃圾」,也是一種保護環境的方式。
買的少但買的好
本地品牌概念店Nana & Bird的創辦人陳秋霖和許詩敏,從經營小眾時尚12年的經驗中,看到了消費習慣在後疫情時代的改變。

▲陳秋霖(右)和許詩敏發現後疫情時代下,消費者購物時變得更加謹慎,貴精不貴多。
42歲的陳秋霖受訪時說:「現今人們的消費意識有所提高,更知道自己要什麼,重質不重量,更加理性。儘管市場上不斷有新品牌推出,價格也不太貴,但消費者還是會先理性地問自己:『真的需要買嗎?』,而不是馬上掏出錢包。」
陳秋霖和許詩敏是就讀初級學院時的同學,分別在廣告和數碼市場策劃領域任職。因為相同的興趣,兩人經營起副業,於2010年共同創辦了Nana & Bird,將店面設在中峇魯的永錫街(Yong Siak St)。憑著獨到的挑貨眼光和好口碑,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並於2020年4月簽下新租約將店面擴大。
怎料才簽約不久,就碰上疫情阻斷措施,店面裝修停擺。等了四個月,店面才得以再次開業。兩人原以為生意會因疫情而大受打擊,沒想到不減反增,大大出乎意料。由此他們發現,本地消費習慣已悄然改變。
許詩敏說:「我想,開始時是因為大家關在家裡太久了,又不能出國,所以都有想出門購物的消費欲。後來我們持續觀察疫情發生以來的市場變化,發現人們更常在本地購物,加上居家辦公等生活方式的改變,買東西時變得克制,但有所要求。」
「歷久不衰」的衣櫥
兩人的經營理念與環保消費觀不謀而合。她們想要教導人們打造一個「歷久不衰」的衣櫥,裡面掛著各種常青服飾,數量可能是每款一兩件,但質量好,可穿10年、20年。

人們可以從最基本的款式開始,之後逐步將自己的穿衣風格和喜好融入其中,一層一層地搭建。比如說,開始時買一些材質較好的基本款褲子、白襯衫、小黑裙等,之後加入一些自己喜愛的印花、格子、條紋等面料的衣服。
許詩敏說:「如果衣服舊了,可以買新的替代,而不是因為款式過時而丟掉。一些款式即使暫時不想穿,放在衣櫥里兩三年,過後拿出來其實還是可以搭配著穿。」
2018年,兩人推出自家品牌的服裝,走的是簡約、經典常青的路線。服裝的設計看似平平無奇,但用的卻是耐穿、質感好的面料。兩人表示,衣服的設計由她們親自操刀,面料則多是來自日本。至今,她們已推出了五個系列的服裝,並將在今年推出第六個系列。
除了服裝,兩人去年也推出了香薰產品,同樣受到歡迎。
陳秋霖說:「重質不重量是個趨勢,我發現不只是快時尚,其他商品如家具品牌其實也開始在設計上做出改變。這對環境保護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二手服飾再循環
兩人表示,她們的顧客多是熟齡的白領麗人和媽媽級女性,而店裡賣的服裝、包包、首飾和家居小用品等,價格介於10多元到300多元之間。雖然商品的價位稍高,風格與品質卻符合顧客們的要求,因此即使300元一件的裙子,顧客也願意買單。
許詩敏表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不僅消費能力不錯,眼界也很開闊,對於她們想要傳達的「環保式」消費理念能產生共鳴。至於年紀較輕的女性,消費觀念和能力或許不太一樣,但能讓她們了解環保消費也不失為一件樂事,因為在10年後,她們或許也會成為自己的顧客。
值得一提的是,為倡導服飾再循環的理念,兩人去年在店面辟出了一個角落,擺賣起二手名牌服飾。經營至今約一年,反應令人鼓舞。
對此,陳秋霖說:「通過和顧客聊天,我們發現很多人家中其實都有閒置的名牌衣服和包包,有的顧客則是因為生了小孩後身材有變,無法再穿之前買的衣服,於是我們就想:為何不為這些閒置物品找個新主人?就這樣,我們開始了這門生意。」
她也說,和全新服飾不同,二手服飾帶著前主人的故事,是有溫度的。而且,二手服飾通常只有一件,如果看到了喜歡的款式,還必須符合尺寸,才有緣分把它帶回家。
事實上,二手服飾在國外的市場已經相當龐大,在本地也有一定的歷史。消費觀念的改變使得人們越來越不介意購買二手物品,若能提供多一個轉售平台,既能讓人們找到獨特性高的物品,也有助物盡其用,兩全其美。因此,她們計劃接下來進一步擴大店裡的二手物品擺賣區。



▲不跟隨潮流的經典款服飾、二手包包等日漸受到喜愛,可見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抬頭。
已身為人母的兩人表示,以目前的情勢看來,店面的經營理念相信將繼續與環保消費結合併行。她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把環保消費觀灌輸給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