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熱潮消退
騎腳踏車的熱潮在疫情期間紅火,帶動了相關和周邊生意,隨著熱潮消退,繼續生存的硬體和服務業者,得靠調整營業模式和提升服務水平,繼續滿足市場所需。
如果碰到顧客腳踏車的零件缺貨或要求改裝,俊威會回到位於烏美一帶的維修廠,利用儀器為顧客訂做零件,透過個性化服務提升顧客的忠誠度。同樣面對生意轉淡的還有載送腳踏車的服務。
不過隨著邊境防疫措施解除,本地有不少腳踏車愛好者組成更緊密的興趣小組,騎著鐵馬跨境體驗異國風情。
由居民自發組成的榜鵝騎行車隊Punggolites and Friends,成團時間雖短,但已有147名團員,經常趁著周末到柔佛新山遊玩,不久前還到韓國騎行旅遊。

在國外騎腳踏車難免有風險,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保險。其他建議包括:
1. 跟隨有經驗的騎士組團同行
2. 出發前確保腳踏車狀態良好
3. 注意坑洞等路況
專攻境外騎行旅遊的業者指出,這種體驗式旅遊在疫情前已呈上升趨勢,開放之後慢慢回穩。包團旅遊在疫情後也變得更吃香。
其實,在本地騎行好去處也不少。淡濱尼中社區體育聯繫網就有支成立六年的腳踏車興趣小組,始終保持30、40名成員。之前成員的平均年齡較年長,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騎士加入。

很多人一起騎腳踏車的目的是,騎行、聊天、交友,感受這股凝聚力和情誼,速度從來都不是優先考量。
騎腳踏車的熱潮在疫情期間紅火,帶動了相關和周邊生意。熱潮過後繼續生存的硬體和服務業者則得靠調整模式和提升服務水平滿足市場所需。
經營流動腳踏車維修站的業者表示,四年前開始創業不久後就暴發疫情,每天承接的訂單翻倍,如今生意回落到疫情前水平。為了提升顧客的忠誠度,俊威會提供個性化服務,比如為顧客的腳踏車訂做零件。
騎行風潮表面上恢復平淡,但騎腳踏車作為一種環保、健康而又時尚的代步方式,其實並沒有退潮,也更加體現了還在堅持的人才是騎行真正的鐘愛者。
受訪業者表示,腳踏車的銷售同比跌了兩到五成。不少人把二手腳踏車放到電商平台轉賣,每天平均有100輛。

組屋底層、車架上擺滿了腳踏車, 配件甚至已生鏽。 腳踏車的購買熱, 在各國放寬邊境管制後開始消退。
反觀電動腳踏車,近來的詢問度有所提升,業者說90%的顧客是送餐員。
因為摩托車的擁車證高,所以電動車就成了不錯的選擇,不過速度比較慢,限速25公里。

至於電動滑板車,需求已大幅度減弱。業者說政府三年前加強管制後,需求跌到谷底,如今每個月的銷量不到五台。
生活在新加坡或者來新加坡旅行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嘗試騎腳踏車出行,那麼在新加坡出行需要注意什麼呢?
腳踏車注意事項
當你在馬路上騎行時記得要戴頭盔,腳踏車也需安裝前後燈,並在每次騎行前檢查輪胎和打風。

腳踏車騎士須和開車人士共用公路,也得與行人共用公園連道,在適當時做出手勢能有效跟他人溝通,避免意外發生。
當騎士要靠左或靠右時,須把對應的手舉起;當要放慢速度時,記得把手上下揮動;當要停下來時,可把手放90度,掌心向前。
人行道的時速限制是一小時10公里;公園連道的時速限制則是一小時25公里。
腳踏車不一定要安裝車鈴,但車鈴有其重要性,如果你在公園連道遇到前面有很多人或者小孩跑來跑去,你使用車鈴能讓他們知道後面有腳踏車要來,會比較安全一點。

腳踏車不能騎上快速公路和地下隧道,但是可以在高架橋和地下道騎行。
新加坡的法律規定,腳踏車的車前須安裝白色車燈,車後則須安裝紅色車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