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約翰教堂舊址的墳場。(圖:建屋發展局、國家環境局)
位於聖約翰教堂舊址的多達26個墳墓將被挖掘,為登加組屋建造工程讓路。
建屋發展局和國家環境局回復《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說,根據建屋局進行的幾次實地調查,聖約翰教堂舊址的墳場上有多達26個墳墓,占地約一公頃。
為了支持家屬的確認工作,建屋局已對墓碑及其大致位置進行了拍照記錄。
後人可通過線上認領先人墳墓
建屋局和環境局說,家屬或後人可以聯繫環境局,或通過線上填寫表格來登記認領先人墳墓。
根據市區重建局2019年的發展總藍圖,聖約翰教堂舊址墳場位於登加新鎮內,該土地被劃成「住宅區」。
建屋局和環境局表示,如果家屬或後人選擇接受環境局指定承包商提供的服務,當局將承擔挖掘、火化、編配標準骨灰龕、刻上墓主名字及死亡日期的標準骨灰瓮,或是將骨灰撒土或撒海的費用。如果家屬或後人選擇自行安排私人承包商來挖掘墳墓和管理骨灰等,則可自費進行。
本地尋墓人和文史工作者吳安全受訪時說,他曾走訪聖約翰教堂舊址墳場好幾次,以進行墓碑研究工作。
他表示:「那裡的所有的墳墓都是潮州人的,說明了早期轉而信奉基督教的多數是潮州人。」

吳安全留意到了幾個較為少見的墳墓,包括兩個分別出生於嘉慶年1802年和1809年,並死於同治年1865年的墳墓。(圖:受訪者提供)
文史工作者發現嘉慶和同治年間墳墓
吳安全也提到,他留意到了幾個較為少見的墳墓,包括兩個分別出生於嘉慶年1802年和1809年,並死於同治年1865年的墳墓。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出生在新加坡開埠以前,並且死於聖約翰教堂建設之前。
另外,他還透露,他在該墳場也發現了相信是早期將土地捐出建造聖約翰教堂的捐贈者墓碑,墓主名為張豐盛(Teo Hong Seng)。

墓主張豐盛相信是早期將土地捐出建造聖約翰教堂的人。(圖:受訪者提供)
據吳安全觀察,這名墓主的墓碑上刻著「首耀安慰」,相信是對受人尊敬的基督徒的一種尊稱,指的是「第一道光芒」,也就是將基督教帶到特定地區的人。
吳安全說,由於以上幾個少見墓碑承載著我國早期歷史,他建議有關當局可考慮將幾個少見的墓碑保留為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