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管理大學近期公布的一項大型調研成果與「樂齡SG」計劃相契合,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傾向於在現有的居所中安享晚年。

調查數據
這項調研由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幸福老齡化研究中心發起,共調查了6020名年齡在53歲至79歲之間的新加坡居民及其伴侶,旨在深入了解他們對原地養老的意願。

調研數據顯示,高達82.75%的受訪者表示無意搬離現居地,而僅有17.25%的人考慮在其他地方養老。
在有意更換養老地點的受訪者中,超過半數(57.86%)的人更傾向於選擇比現有住所更小的房子,以適應老年生活的需要。
此外,還有11.67%的人對配備有公共輔助生活設施(如醫療服務和娛樂活動場所)的住所表示出了興趣。
與此同時,七成受訪者認為樂齡中心或活躍樂齡中心對於原地養老至關重要。然而,現實情況卻與這一需求存在差距,僅約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其住家附近步行10分鐘內就有此類設施。
養老的挑戰與機遇
最新研究指出,原地養老對於年長者而言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但要實現這一理念,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建設親樂齡的基礎設施、營造包容的社會環境,讓年長者感受到歸屬感和被尊重。
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為了保障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年長一代能夠原地養老並滿足其需求,不僅要提供有形的硬體設施支持,還要注重社區參與和增強年長者的「心理資本」。

隨著新加坡預期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下降,預計到2030年,四分之一的新加坡人口將達到65歲及以上。
同時,8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也在迅速增長。目前,新加坡已有6萬4000名8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約六成身體狀況不佳,4%面臨較高的社會孤立風險。
儘管許多人認為醫療保健是保障老年人健康老去的關鍵因素,但研究結果表明,環境、行為、社會和經濟因素同樣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產生著重要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