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7月底開始,病情嚴重程度較低的病患向緊急醫藥服務求助時,等待救護車的時間可長達20分鐘。
新加坡民防部隊周四(4日)在工作計劃研討會上宣布,為了更好地優先考慮緊急醫療情況,民防部隊將從7月31日起,在緊急醫藥服務分層應對框架(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Tiered Response Framework)下推出新措施。低血壓、輕微或表皮燒傷等病情嚴重度較低的病患,在撥打緊急醫藥服務電話後,等待救護車的時間可長達20分鐘。
民防部隊表示,當局目前平均每天接獲約12通非緊急醫療情況的求助電話,而這個數字預計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增加。
民防部隊說,從啟動救護車前往事故現場對患者進行救治,一直到再將患者送往醫院,整個過程平均需時75分鐘。
因此,以更長的時間來應對非緊急醫療事故,將能為民防部隊在運作上提供更多的靈活性,為更需要緊急醫藥服務的緊急情況,例如心臟驟停或呼吸系統疾病等情況,優先安排緊急醫療服務資源和救護車。

新加坡民防部隊將從7月15日,分階段推出交通優先使用系統(Traffic Priority System)。(圖:新加坡民防部隊)
交通優先使用系統 2026年全面投入運作
民防部隊也宣布,將分階段推出交通優先使用系統(Traffic Priority System)。
由民防部隊、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內政科技局共同研發的交通優先使用系統,將為民防部隊的緊急救護車提供交通信號優先權。
這個系統會利用救護車內的車載電子應答器(in-vehicle electronic transponder),來啟動醫院附近交通交界處的優先使用通道。這將有助於緊急救護車更快速地將病患送往醫院。
緊急救護車將會配備交通優先使用系統的車載系統應答器,而靠近醫院的指定交通交界處將安裝路邊設備,這些設備和交通燈的控制器相連結。
交通優先使用系統將從7月15日起,分三階段逐步推出。計劃預計會在2026年全面投入運作。屆時,所有緊急救護車,以及通往本地九家公共醫院的47個交通交界處將安裝有關設備。
動態部署倉試行計劃 裕廊湖花園展開
此外,民防部隊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在裕廊湖花園展開為期六個月的動態部署倉(Dynamic Deployment Pod)試行計劃。這項計劃旨在改善救護車的部署和應對時間。
動態部署倉是流動性的,無需在現有的場所確保有基礎設施,與現有的消防站和動態部署基地(Dynamic Deployment Bases)不同。
動態部署倉將配備適當的家具和配件,以便讓民防部隊人員在等候任務時,提供工作和休息的環境。
動態部署倉的流動性也能讓民防部隊人員,在全島不同地區的緊急醫藥服務求助電話激增時,能作出快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