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可持續發展報告已經成為企業透明度和責任感的不可或缺的體現。這些報告不僅展示了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還揭示了公司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表現和承諾,在新加坡,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航空、新加坡電信、凱德置地等公司概述了其在綠色貸款、可再生能源使用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方面的努力,這些報告展示了其業務運營中考慮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和良好的治理實踐。
淡馬錫在7月初發布了其第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深入的新加坡國有投資者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投資報告,這份報告詳細闡述了淡馬錫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投資策略和目標,展示了其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作用日愈重要
可持續發展報告是公司披露其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和治理實踐的文檔。這些報告的重要性在於,它們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視角,幫助投資者、客戶和監管機構了解公司的整體表現。在氣候變化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這些報告變得越來越重要。
報告通常包含以下內容:
環境影響: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消耗、水資源使用、廢物處理等環境指標。
社會責任:公司如何對待員工、供應商、客戶和社區,以及如何應對工作場所的歧視和騷擾等問題。
治理實踐:公司的董事會構成、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道德準則等。
自2017年以來,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須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儘管這些公司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報告標準,但從2025財年開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根據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委員會(ISSB)制定的標準進行氣候相關披露,這一規定將進一步提高企業透明度和責任感。

圖源:CNA
從2027財年開始,強制性氣候報告要求將適用於年收入至少為10億新元且總資產至少為5億新元的大型非上市公司。當局表示,他們將在2027年審查是否將強制性氣候報告要求擴大到較小的非上市公司,這一舉措將推動更多公司關注可持續發展,並採取行動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問題倒逼可持續轉型
有專家指出,可持續性報告可能不是很好的閱讀品,但它們不應該被忽視,這是因為傳統的財務指標不再能反映公司業績和前景的全部情況。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SIAS)指出,極端氣候事件如何擾亂了生態系統、供應鏈和業務運營,投資者必須考慮此類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風險。

圖源:FACEBOOK
有研究表明,能夠管理其財務重大ESG風險和機會的公司往往會跑贏其他公司,從而提高股東價值。因此,將ESG因素與財務指標一起考慮,以得出一個整體的投資概況,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南洋理工大學(NTU)會計學副教授Kelvin Law表示,擁有可持續發展報告也迫使公司衡量和披露氣候數據,並據此追究責任。這有助於推動公司採取行動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並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提供可持續發展報告無論對公司還是社會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可持續發展報告不僅有助於公司識別和管理其業務運營中的風險和機遇,還可以通過披露排放足跡、勞工標準、產品安全等數據,更好地了解其業務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並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改進。未來,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公司日常運營中的指導地位將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