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遇家庭巨變卻不損報答社會雄志 工教院生獲頒李光耀模範生獎

郭縉琪獲頒今年的李光耀模範生獎。(圖:魏鳳琴)

遭逢家庭巨變 工教院學生14歲起學業打工兩頭忙仍不忘回饋社會 獲頒李光耀模範生獎
今年有419名工藝教育學院學生在藝術、體育、科技創新和課外活動方面表現優異,獲頒學生成就獎,其中50人獲得李光耀獎。
今年有50人分別獲得李光耀模範生獎、李光耀課外活動優異獎和李光耀科技獎。
其中一名得獎者是19歲的郭縉琪。縉琪來自單親家庭,自小跟著父親,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他從14歲起就兼職賺零用錢。16歲那年,父親投資失敗被迫賣掉組屋,父子倆搬到租來的房間。不久後父親因為肝衰竭到國外接受治療,把他獨自留在新加坡。
儘管遭逢變故,但樂觀好強的縉琪勇敢面對現實。
「我這個人很討厭放棄。如果我有想要做的事情我一定放盡全力,一定做好它。如果真的做不好我肯定會責怪自己。所以雖然那一、兩年壓力很大,我也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過我有我朋友的鼓勵。而且當時我爸爸生病,割了半個肝。他那時在中國,我一個人在新加坡,所以我肯定放棄不了,因為我一旦放棄,我們這個家就垮了。所以我就覺得我不可以放棄,我一定要做好。」
過去幾年,縉琪平日上課,周末和學校假期則全天打工,間中還抽出時間做義工、籌辦學校的慈善活動、指導在課業上需要幫助的同學等。他憑藉優異的品德、傑出的領導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獲頒今年的李光耀模範生獎。
縉琪目前修讀酒店與餐館管理工讀專業文憑課程,之後想要繼續深造,目標是到海外修讀財經管理,回國後到酒店或餐飲店累積工作經驗,然後創業。
「創業的話我是想要做跟服務行業有關的,我希望能給未來的服務行業帶來一些創新。不過,因為我爸爸是做小販的,我從小跟著他,所以對餐飲也有一點興趣。而且餐飲也是在hospitality的範圍。所以酒店和餐飲我都有可能在未來有創業的計劃。」

余芝萱是李光耀課外活動優異獎的得主之一。(圖:受訪者提供)
20歲的余芝萱則是李光耀課外活動優異獎的得主之一。芝萱中學時數理成績不好,但申請工教院時卻被分配到電子機械與機器人課程,令原本想念商業管理的她覺得沮喪,但後來發現工教院提供的全面和多元教育選擇,讓她有機會參與各種活動,還初嘗創業夢,領導學校創業俱樂部搞起了蜂蠟蠟燭生意,不僅生意成功,還贏得了學校的多個獎項。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學習到創業的知識和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因為這對我的未來是很重要的,在工作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領導能力,不是每個人可以好好地領導。」
芝萱也積極參加義工活動,回饋社會。
「因為我中學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義工活動。來到工教院,學校給我們機會出去做義工,我覺得就是要回饋社會,所以我就參加,也加入了執行委員會。我們主要關注老人和殘障人士。我們每個月會去民眾俱樂部給老人家慶祝生日和主辦活動、陪他們聊天之類的。」
芝萱目前在義安理工學院修讀藝術行銷策劃與管理專業文憑課程,日後希望上大學,畢業後創業開咖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