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用水泥矮牆圍起來的長方形種植區,被批評像墳墓。(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蔡厝港園圃設計引爭議,有居民稱排列整齊的種植區「像墳墓」,令人看了毛骨悚然,甚至有居民覺得不吉利,因此繞道而行。
《新明日報》報道,這個引發爭議的社區園圃設計在蔡厝港彎第672A座組屋旁邊。
有公眾近日在臉書發帖文,不滿上述花圃的設計,直言設計與墓地相似,迅速掀起熱議。不少人都對園圃的整體外觀和設計理念提出質疑。
根據留言,大部分人認為園圃的設計方正,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甚至有人調侃走過時,還以為是墓地,令人不寒而慄。然而,也有公眾認為不應過度解讀,認為設計初衷只是為了營造綠化空間,只是效果不盡人意。
居民透露這個被指「像墳墓」的園圃剛完工數個月。據觀察,園圃四周是草地,下方鋪了水泥,總共有21個用水泥矮牆圍起來的長方形種植區。其中一個橫向的種植區較大,其他的大小相同。另外,園圃旁還有一個外觀像亭子的儲物區。
住在附近25年的居民吳女士(74歲)稱,組屋翻新後,當局加入了園圃,讓喜愛種植的居民們栽種植物,然而設計看起來卻「很怪」。
「特別是從樓上往下看時,更像墳場。我的朋友看到也說樓下好像墳墓這樣,看了不太好。」
另一名居民黃清蘭(79歲)則指,或許是種植區的排列過於整齊,才會有像墓地的錯覺。
「其實如果圍起柵欄,可能就沒那麼像,又或在平地上種植就可以了。但現在做好了也不可能拆掉。」
居民王先生(60歲)也大嘆:「上面又有很多草,看起來更像!我有時晚上走過看了都怕怕,很不吉利,我常常都繞道走。」
也有居民認為不應太迷信
也有居民認為不應過度迷信或多想,覺得園圃日後將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翁女士(72歲,清潔工)就認為,當局妥善利用空地讓居民種植怡情,值得鼓勵,呼籲其他居民不要多想。
「我覺得設計沒什麼不妥,不要太過迷信,我一看就知道是種東西的地方。」
另一名居民依斯干達(38歲,滅蟲專家)則說:「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普遍,到時種上綠植或花,看起來就更美了,還能美化環境。」
市鎮會:將種植空間最大化
市鎮會: 有限土地上將種植空間最大化。
馬西嶺–油池市鎮會發言人答覆詢問時澄清, 該設計經過精心規劃, 旨在優化有限的空間, 為社區帶來更多的綠化效果。
發言人說,園圃由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設計, 設計師曾參與多個項目,採用了常見的種植箱設計,將種植空間最大化,並提供了更多且更大的功能性種植區,這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尤為重要。
此外,園圃還設有不同高度的種植箱,確保能夠滿足輪椅使用者的需求,讓所有居民都能共享這一空間。
發言人表示,歡迎社區成員參與共同建設園圃,志願者的種植和繪畫活動預計於明年初開始,也鼓勵居民在園圃完成後前來參觀。